若忆开平,惊涛里、石崖飞上。
恨□□,长江中断,天门相向。
形势依然龙虎在,英雄已绝楼船望。
教祠宫、日夕起悲风,松楸响。临牛渚,停兰桨。
月未起,潮先长。但通宵慷慨。谁闻高唱。
蛮子军从南岸戌,名王马向中洲养。
任几群、边雁不能栖,芦花港。
若忆开平,惊涛里、石崖飞上。
恨□□,长江中断,天门相向。
形势依然龙虎在,英雄已绝楼船望。
教祠宫、日夕起悲风,松楸响。临牛渚,停兰桨。
月未起,潮先长。但通宵慷慨。谁闻高唱。
蛮子军从南岸戌,名王马向中洲养。
任几群、边雁不能栖,芦花港。
这首《满江红·采石舟中》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采石矶舟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若忆开平,惊涛里、石崖飞上。” 开篇即以“开平”点出地点,暗示着历史的深远与英雄事迹的辉煌。接着“惊涛里、石崖飞上”,描绘出采石矶的壮丽景象,波涛汹涌,石崖耸立,气势磅礴。
“恨□□,长江中断,天门相向。” 这一句通过“恨”字表达了对历史的遗憾,长江被断,天门相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分野与英雄的逝去。
“形势依然龙虎在,英雄已绝楼船望。” “龙虎在”形容地形险要,象征着曾经的英雄豪情。然而,“英雄已绝楼船望”则透露出英雄不再,昔日的壮观景象不复存在的哀伤。
“教祠宫、日夕起悲风,松楸响。” 教祠宫中,日暮时分,悲风吹起,松树与楸树的枝叶发出声响,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对英雄逝去的感慨。
“临牛渚,停兰桨。月未起,潮先长。” 诗人乘舟至牛渚,停下船桨,此时月还未升起,潮水却已涨长,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更显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寂。
“但通宵慷慨。” 通宵达旦,诗人满怀慷慨之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谁闻高唱。” 谁能听到这激昂的歌声?此处以问句收尾,引人深思,既是对历史英雄的呼唤,也是对当下世人的警醒。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