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北堂上,白日黯春晖。
寂寂承欢处,尘封五色衣。
未终三釜养,遽动九原归。
女范传应在,闺门嗣不违。
西风北堂上,白日黯春晖。
寂寂承欢处,尘封五色衣。
未终三釜养,遽动九原归。
女范传应在,闺门嗣不违。
这首挽诗《吴母挽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吴母逝世场景的描绘,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与对逝者高尚品德的赞美。
首句“西风北堂上,白日黯春晖”以西风起、白日暗喻吴母去世的悲凉氛围,春晖的黯淡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营造出一种凄清肃穆的气氛。
“寂寂承欢处,尘封五色衣”描述了吴母生前居住的静谧环境,以及她已故后衣物被尘封的景象,暗示了她的离世给家庭带来的寂静与哀伤。
“未终三釜养,遽动九原归”中,“三釜养”出自《礼记》,意指尽孝道至老,此处表达了对吴母未能完成尽孝至老的遗憾;“九原归”则借用了《诗经》中的典故,象征死亡之地,暗示吴母的离世。
“女范传应在,闺门嗣不违”赞扬了吴母作为女性典范,其德行和教诲将在后代中传承,即使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影响依然存在于家庭之中,没有违背。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对吴母逝世的哀痛之情,也颂扬了她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远的影响,是悼念之作中的佳品。
记当年分陕,拥飞盖、入长安。
把渭北终南,秦宫汉阙,都入凭兰。
追随大浑几日,又嘉陵山色上征鞍。
杨柳离亭痛饮,梅花乐府新翻。
一封丹诏五云间。
全晋动河山。
看匹马横秋,弦轰霹雳,虎卧斑斓。
生平此心耿耿,道君恩未报敢投闲。
袖里升平长策,春风咫尺天颜。
借问中朝,谁得似、相公勋旧。
记前日、风云惨淡,雷霆奔走。
万里野烟空绿树,旌旗莫卷熊罢吼。
更挺身、飞出虎狼群,人能否。
元自有,谈天口。
初不负,经纶手。
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
乐圣衔杯应暂耳,不妨桐院闲清书。
愿寿杯、青与北山松,俱长久。
三子追随,文笔峥嵘,相如上林。
正遥山雨过,岚光涌翠,平湖风起,天气行金。
老我何堪,颓然于上,得共停舟赏此音。
高歌罢,似千山月冷,万壑龙吟。
玻璃莫厌杯深。
尽尘土、机关苦用心。
对湖山如此,安能不醉,交亲知己,何处重寻。
慷慨中流,阑干拍遍,离合悲欢一古今。
明朝去,向滕王阁上,暮雨孤斟。
南国昼多雾,大是写真诗。
今年何许风色,吹作雪花飞。
人道使车刚节,我道使车和气,此语未应非。
簿案尽丛杂,梅竹复参差。
钓鱼君,今老矣,复何之。
人传日边消息,四海入皇威。
况是髯张癯霍,偶有相逢今日,时复吐奇辞。
朱子有佳酒,连为倒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