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观陶诗,彷佛如前生。
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名。
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
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
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
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
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
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久不观陶诗,彷佛如前生。
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名。
我方卧病中,斋居忘昏明。
不知檐雨落,但觉奔涛声。
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
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岁月已如许,我衰难复荣。
但愿此可安,闾里无异情。
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
这首宋代赵蕃的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久未读陶渊明诗歌后的感慨以及家庭生活的琐事。首句“久不观陶诗,彷佛如前生”流露出对陶渊明诗风的怀念,仿佛与往昔生活紧密相连。接着,“忽此迫重九,意是渠所名”点出重阳节的到来,暗示诗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在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卧病在床,日常生活中只能听到屋檐雨声和奔腾的涛声,生活简朴而宁静。“两儿绝可怜,弱者才五龄”描绘了家中年幼的孩子,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责任。诗人深感疲倦,但为了孩子们,还是“深悯乃翁惫,取酒前为倾”。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叹岁月匆匆,自己衰老不再有年轻时的荣光,只希望家庭平安,邻里和睦,没有迁徙的忧虑。“何必议徙居,终焉计将成”表达了诗人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打算。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责任的坚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灵宇何沕穆,幽篁亦萧疏。
残碑半剥落,荒藓侵庭除。
嗟公抱奇节,毅然雄万夫。
平生致君意,欲与皇王俱。
从容定储极,决策佐神谟。
九重方眷注,群憸纷诋诬。
冤哉孤注说,坐使君心渝。
出典北门钥,南投瘴海隅。
厌世一何蚤,骑箕返太虚。
遗黎迓归榇,哭祭填道途。
精诚感枯竹,翠箨俄纷敷。
江皋敞祠宇,黻冕何翼如。
至今民与吏,荐献群奔趋。
我来拜庭下,周览扫平芜。
英姿凛如生,尚足慑奸谀。
直道古难合,临风增郁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