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远围期两日加,罢围依旧见黄华。
曦迎暖谷人披袄,雪点峣峰树戴花。
自为驱驰聊布惠,可知中外总为家。
洛那有宴仍教预,嘉彼鳞流仰集遐。
示远围期两日加,罢围依旧见黄华。
曦迎暖谷人披袄,雪点峣峰树戴花。
自为驱驰聊布惠,可知中外总为家。
洛那有宴仍教预,嘉彼鳞流仰集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张三营行宫赐宴蒙古族的情景,展现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和皇家的慷慨与仁慈。
首联“示远围期两日加,罢围依旧见黄华”,描述了皇帝在张三营行宫举行宴会,特意延长了两天时间,使得远道而来的宾客能够充分享受这次聚会。宴会结束后,尽管狩猎活动停止,但美丽的黄花依然盛开,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颔联“曦迎暖谷人披袄,雪点峣峰树戴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前后不同的景象。早晨阳光照耀温暖的山谷,人们穿着棉袄,享受着和煦的阳光;而远处的高山上,雪花点缀在树木上,仿佛是大自然的装饰品,展现出一幅冬日里独特的美景。
颈联“自为驱驰聊布惠,可知中外总为家”,表达了皇帝对蒙古族人民的关怀与恩惠,强调了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如同一家人一样,共同生活在这个广袤的国家中。
尾联“洛那有宴仍教预,嘉彼鳞流仰集遐”则进一步说明了皇帝邀请蒙古族参加宴会的盛情,并期待他们能从远方赶来,共享这份欢乐与盛宴。同时,也体现了皇帝对蒙古族文化的尊重与欣赏,希望他们能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共同繁荣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朝皇室的奢华与气派,更体现了其对民族团结与和谐社会的重视,以及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与尊重。
持节使者来自天,玉皇遣问金碧仙。
蜀山嵯峨九折外,琼楼绛阙迷风烟。
騑騑蹴踏长楸道,喔喔下鸣芝草田。
汉家一瑞恐难致,杀人自要身长年。
麒麟凤凰不知爱,仙物未忍随拘牵。
至今滇昆水含怒,怒迸海脉浮平川。
资中男子文章伯,执笔金銮殿中客。
碧鸡飞去却飞来,此地遂为金马宅。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馀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
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
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
去年万里客,仰看秋云孤。
今年返南亩,颇复怀西湖。
今日果何日,淑气天四隅。
凭高送远目,风景未觉殊。
试问先生菊,何如朝士萸。
莫作去来想,渺渺同一区。
久客负邻里,置酒烦招呼。
起登舍畔山,山色定有无。
澹烟与晴日,醉眼相模糊。
我老腰脚顽,健倒须儿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