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馀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
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
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馀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
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
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
这首诗作于宋代,由诗人李石所撰,名为《谢冯济远惠端砚》。从其内容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古典文化的尊崇与向往,以及对于友情和学问的珍视。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开篇即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财富的心境。接着,“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诗人表明自己不愿被世俗之物所羁绊,担心过多的物欲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这里引用了古代圣人的故事,借以表达对远古圣君的敬仰。紧接着,“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诗人感叹自己虽具才华却不被世人所识,像珍贵的水玉与普通的石头无异。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这里诗人自称为“吾子”,表明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才能如同古代名士一般。接着,“江湖挹馀波,谓此席上珍。”则是说诗人的才华如同江湖中的波澜,令人珍视。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品格高尚者的赞美,他们的品质如同美玉,温润而光滑。紧接着,“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则是在感叹尽管有才华,但如果不能发扬光大,也就如同山岳中的水流,最终归于平淡。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不及古代文学巨匠,却仍旧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紧接着,“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则是说诗人经历了多次的召用和放弃,但他对文学的热情从未减退,如同琬琰(一种香料)的芬芳始终不减。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这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前列,并且愿意像古代圣贤一样,让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紧接着,“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则是说尽管时代变迁,但文学的精神依旧不失,需要继续发扬光大。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这里诗人提到了两大先贤——《易经》的创立者伏羲和《春秋》的作者孔子。紧接着,“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则是在表达对古代文化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以及对于朋友间相互砥砺、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成为只会追逐世俗功名的人,而是希望像凤麟一样,在文学的世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天吏今如隐,相随步野坡。
山高临古郡,天小入江波。
香草春生遍,幽禽暮见多。
更增游岳思,昨有寺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