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
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
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
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
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
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
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襄州延庆寺的游玩情景。开篇“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两句,写出了停下行走的车轮,在美好的地方偷得片刻的闲暇,享受一天的轻松自在。
接着,“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表明诗人不愿意惊扰田野的鸟儿,只是在后面安静地乘坐着,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里“诗人”指的是作者自己,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
中间两句,“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在岩石旁边,有官吏在等待,仿佛被云雾遮盖;而在竹林之下,早晨穿上的衣服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显得格外清新。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最后,“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则是诗人继续向那青翠的山中深处探寻,不介意地询问是否还能找到那些隐居于山林之中的隐士或逸民。这里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憧憬。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雷震于天,石陨于山。石则何罪,龙殛石间。
容而不拒,石则有愆。毋谓恢广,不察神奸。
想方震时,大雨溢川。万里晦冥,风霆后先。
独恨不及,徙倚纵观。睨而不惊,知神之全。
余后过之,间四十年。乃记其始,以永其传。
科目狭为途,英雄多短气。
宾贤诏一颁,应举纷如猬。
低心逐时趋,练语避忌讳。
得者固侥踰,失者徒歔欷。
巨鳞不上钩,修翼不入罻。
乡选亦孔艰,计台征以汇。
我尝校兰省,厥岁在乙未。
时收甲乙科,多是戊己尉。
国步矧多艰,志士发长喟。
襄蜀涨氛妖,江淮方鼎沸。
毛锥无能为,长剑使人畏。
朝能立寸功,暮可攫富贵。
二子趋玉京,道远不吝费。
进身假梯媒,流品孰泾渭。
世科藉此登,亲望始宽慰。
老我谬忧时,周嫠遑恤纬。
诸公忌生语,悉力攻谤诽。
藿食可充饥,荷裳尚堪衣。
功名付君等,山林吾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