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四夜月下闻秋声》
《八月十四夜月下闻秋声》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中秋才一宿,此夜已圆明。

星斗何曾见,云烟不敢生。

黄花千万粟,白发两三茎。

愁听东南角,奔腾风雨声。

(0)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才:刚刚。
圆明:明亮圆满。
星斗:星星和北斗七星。
何曾:何时曾经。
云烟:云雾。
黄花:指菊花。
粟:小米。
两三茎:少数几根。
愁听:满怀忧愁地倾听。
东南角:方位,可能象征远方或忧虑的来源。
奔腾:形容风雨声强烈。
风雨声:自然景象,也可能象征人生的风雨。
翻译
中秋节刚过一夜,今夜月亮已经明亮。
星辰从未见过如此清晰,连云雾也不敢轻易生成。
菊花如同千万颗小米,白发却只有两三根。
愁绪涌上心头,倾听东南方传来的风雨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开篇“中秋才一宿,此夜已圆明”两句,直接设定了一个时间背景,即中秋节刚过第一夜,月亮已经异常明亮。接着的“星斗何曾见,云烟不敢生”表达了在这样明朗的月光下,连星辰也被映衬得无处藏身,而天空中的云雾也不敢轻易出现,这种景象显示出诗人对这夜晚美好景色的赞叹。

“黄花千万粟,白发两三茎”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色与个人命运的对比。黄花可能指的是稻花或菊花,千万粟形容其繁多,而诗人自己的白发却只有寥寥几茎,这种对比凸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愁听东南角,奔腾风雨声”则是转向了耳边传来的声音。诗人心中有着愁绪,在这宁静的夜晚,却听到远方东南方向传来了风雨即将来临的声音,这种声音增添了一丝紧迫感,也让诗人的情绪变得更加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星辰、云烟、黄花和白发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风雨声的聆听,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悟。这种情感表达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未来的不安和对过去的回顾,是一首蕴含丰富哲思与情感的诗篇。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从张子立觅驴二绝·其一

蹇驴休爱鸽毛青,指日骅骝辇路行。

听水听松方属我,灞桥风雪可寒盟。

(0)

吊和靖故居

颓垣已芜漫,人事日萧寂。

赖近青莲宫,残僧识遗迹。

傍连岚岭秀,面对湖光溢。

惟应此如昨,万变非畴日。

悠悠夏已深,故沼荷初积。

振古尽如斯,徒然怅今昔。

(0)

山中

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

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

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

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

(0)

与陈去非夏致宏孙信道游南涧同赋四首·其四

三日山中游,溪山未全究。

却羡畬田人,春晴斸烟岫。

(0)

晓登灵梵寺阁二首·其二

晨登高望阁,爱此经檐日。

稍观宿雾捲,坐见前山出。

望岫喜林疏,闻泉令竹密。

与世若相忘,怀人如有失。

聊此寄晨昏,惭无经世术。

(0)

赠江司令朝宗

投老叨恩得一州,平生江令始从游。

挥豪坐上誇新句,岸帻樽前傲早秋。

幸有高情能命驾,宁能十日为吾留。

诗成苦被黄花恼,急送兵厨与破愁。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