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
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
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
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
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
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
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
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夏山林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超然物外的心境。
"深夏远林黑,溶溶云动山"两句,勾勒出一个夏日里山林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的景象。"晚川澄众影,霁色润层峦"则表达了傍晚时分,溪流清澈,映照着周围环境的静谧氛围,以及雨后的山峦被柔和的光线所渲染。
接下来的"地静知秋至,衣轻觉暑阑"两句,诗人通过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应,体察到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感受到夏日余温尚存。这里的地静和衣轻,既是对环境变化的细腻感受,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最后两句"居山非有意,偶托即身安"表达了诗人并无特定居住山中的初衷,但在偶然间发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到一种身心的安宁。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隐逸之风,即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寻找内心的平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田夫踏车如踏弩,田妇踏车心更苦。
老天不雨将奈何,稻陇看看作焦土。
我行见此三叹息,欲助农忙恨无力。
假令一旱似往年,岂独忧贫复忧贼。
我虽七尺金紫身,圣恩许作归耕人。
诗书不了糊口计,与尔将来同苦辛。
击鼓扬旗祷神福,且莫先忧食无粥。
贤侯恤民天所怜,好雨时来岁还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