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从军乐,岂识从军苦。
妇女连车归,玉帛不可数。
我行橐屡空,令不违部伍。
枕戈夜无眠,悠悠听更鼓。
人言从军乐,岂识从军苦。
妇女连车归,玉帛不可数。
我行橐屡空,令不违部伍。
枕戈夜无眠,悠悠听更鼓。
这首诗描绘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与辛酸,通过对比常人的误解和实际经历,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士兵的内心世界。
首句“人言从军乐,岂识从军苦”,开篇即揭示了社会上对从军的普遍误解,认为从军是充满乐趣的,而诗人则亲身经历了从军的艰辛与痛苦。这种对比,立刻拉开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从军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样轻松愉快。
接着,“妇女连车归,玉帛不可数”两句,通过描绘战后和平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妇女们载着满车的战利品归来,这本应是战争胜利的象征,但在这首诗中却成为了一种讽刺,暗示了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还有无数的牺牲和痛苦。
“我行橐屡空,令不违部伍”则直接描述了从军生活的艰难。行囊屡次空虚,意味着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然而,即便如此,士兵也不能违背军令,必须坚守岗位,体现了军人的责任与牺牲精神。
最后,“枕戈夜无眠,悠悠听更鼓”将读者带入了士兵的内心世界。在夜晚,士兵枕着武器难以入眠,只能静静地听着更鼓声,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更是对战争漫长与孤独的深刻体验。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士兵的疲惫与无奈,也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从军生活的残酷与艰辛,以及士兵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天马天上龙,驹生天汉间。
两目夹明月,蹄削昆崙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
天上玉帝老不骑,饥食虎豹晓出关。
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
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
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兽耻在坰,龙亦绝迹归赤霄。
风沙岂无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云雾开。
天厩騕袅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