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车一首》
《水车一首》全文
宋 / 刘一止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村田高仰对低窊,咫尺溪流有等差。

我欲浸灌均田涯,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中使用水车灌溉农田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村田高仰对低窊”,生动展现了农田高低错落的地形特点,为水车的使用提供了自然条件。接着,“咫尺溪流有等差”点明了水源与农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水车在调节水量、平衡灌溉中的重要性。

诗人想象自己想要均匀灌溉田边,却因“天公不遣雷鞭车”而无法实现,巧妙地将水车比作雷鞭,既体现了水车的力量,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随后,通过“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描绘了水车汲水入渠的情景,形象生动,富有韵律感。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水车运转时的震撼力,仿佛大地都在震动,风轮相互交织,展现了水车的强大动力。同时,通过“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表达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不辞辛苦,日夜奔波于田间地头。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描绘了春耕时节,绿油油的秧苗在水中生长,如同雪浪翻滚在田垄之上,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最后,“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表达了农民们对于劳动的热爱与满足,即使耳朵听惯了劳作的声音,也心甘情愿。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则以农民对未来的憧憬结束全诗,他们渴望在晚年也能享受到丰足的食物,认为水车的轰鸣声比青蛙的叫声更悦耳,充满了乐观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水车灌溉农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还蕴含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一止
朝代:宋   号:太简居士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生辰:1078~1160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猜你喜欢

书事·其二

山溪急宵舂,野市赴朝籴。

人言非踊贵,富者犹露积。

丰年且不饱,恶岁真可戚。

悬釜以待炊,衾裯宁许直。

(0)

寄题周霍丘寓斋

君住潇湘作寓斋,赋归仍与是斋偕。

已知身世非真著,肯向功名怨寡谐。

雨后更无云在岭,晓来那有月当阶。

几思谈妙从人去,人事胡为苦好乖。

(0)

雨夜怀明叔并忆成父

放竹近轩窗,地方中对床。

非贪起居适,乐是话言长。

已解萧骚味,仍忧摆撼伤。

去君才数驿,忆弟更他乡。

(0)

江月

江月照将夕,江风吹欲霜。

残书看莫尽,病骨凛难当。

俯仰年龄迈,飘零道路长。

丰年易图饱,何乃又殊方。

(0)

正月十三日过邓师契邂逅伯山在焉师契置酒因成五言四韵

竹已连梢种,梅应带蒂栽。

因留看书帖,更辱倒尊罍。

胜士亦俱集,好怀端为开。

春风不拘束,两鬓自摧颓。

(0)

六日复饭于审知家作长句并呈彦博

门径萧萧乔木风,问君胡乐此安穷。

五言寓兴杂今古,一饭留人随俭丰。

白雨已催兰楫浪,绿樽尚拟菊花丛。

可人更约王郎子,共上山亭送远鸿。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