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兄来住此间,兄今已死我方还。
受经寺后同源水,一样哀声出两山。
我去兄来住此间,兄今已死我方还。
受经寺后同源水,一样哀声出两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德祥所作的《悼明彻庵(其二)》,通过对比生者与逝者的现状,以及哀思的共鸣,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首句“我去兄来住此间”,描绘了生者离开,逝者到来的情景,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交替。接着,“兄今已死我方还”一句,直接点明了兄长的离世,以及自己在兄长去世后才返回的现实,流露出一种迟来的遗憾和追悔。
“受经寺后同源水”,这里以“受经寺”象征逝者生前的所在之地,而“同源水”则寓意着生命之流的延续,无论生者还是逝者,都共同流淌在这条生命的河流中。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水流,巧妙地将生与死联系起来,展现了生命的循环不息。
最后,“一样哀声出两山”一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它不仅指出了哀悼之声从两座山间传出,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痛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山间的哀声仿佛是天地间最纯粹的情感表达,跨越了生死的界限,连接了生者与逝者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以及对哀思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悼念,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流转和自然规律的思考。
我昔隐居在山谷,绕舍只令种脩竹。
清风白昼洒苍雪,终日吟哦看不足。
一从携书来北阙,遂与此君成久别。
平安十载知何似,往往思之心欲折。
杨君亦是爱竹者,官舍新成最幽雅。
纸屏拂拭无点尘,满写琅玕更潇洒。
昨来置酒邀客子,灯前见之惊且喜。
停杯借问作者谁,似与老可同高致。
墨花淋漓真可爱,黯淡犹疑鬼神会。
初看积翠落檐端,便觉湍声起窗外。
数竿隔水各千尺,微露青林带秋色。
暮雨寒霏紫凤翎,惊涛瞑卷苍龙翼。
知君好竹幽思殊,朝回看画仍读书。
临风或吹苍玉管,对月时弄青珊瑚。
嗟哉此君贞且良,丰姿凛凛非寻常。
世情高下逐冷暖,此君志节无炎凉。
冰霜岁晏慎自保,相期白首毋相忘。
《为杨庶子题纸屏画竹》【明·金幼孜】我昔隐居在山谷,绕舍只令种脩竹。清风白昼洒苍雪,终日吟哦看不足。一从携书来北阙,遂与此君成久别。平安十载知何似,往往思之心欲折。杨君亦是爱竹者,官舍新成最幽雅。纸屏拂拭无点尘,满写琅玕更潇洒。昨来置酒邀客子,灯前见之惊且喜。停杯借问作者谁,似与老可同高致。墨花淋漓真可爱,黯淡犹疑鬼神会。初看积翠落檐端,便觉湍声起窗外。数竿隔水各千尺,微露青林带秋色。暮雨寒霏紫凤翎,惊涛瞑卷苍龙翼。知君好竹幽思殊,朝回看画仍读书。临风或吹苍玉管,对月时弄青珊瑚。嗟哉此君贞且良,丰姿凛凛非寻常。世情高下逐冷暖,此君志节无炎凉。冰霜岁晏慎自保,相期白首毋相忘。
https://shici.929r.com/shici/DJYrVTE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