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出。
镜内影去来,杯中形出没。
释氏慧之源,儒者诚之骨。
忘躯见天机,灰心契造物。
落花问啼鸟,流水噪幽石。
不如窗间云,不如屋角月。
此意谁与论,知音更何说。
悄如寒岩烟,寂似阴崖雪。
栖神要山林,晦迹老岩穴。
吾当叫张葛,起与共散发。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出。
镜内影去来,杯中形出没。
释氏慧之源,儒者诚之骨。
忘躯见天机,灰心契造物。
落花问啼鸟,流水噪幽石。
不如窗间云,不如屋角月。
此意谁与论,知音更何说。
悄如寒岩烟,寂似阴崖雪。
栖神要山林,晦迹老岩穴。
吾当叫张葛,起与共散发。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定斋为杨和甫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诗的开篇“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出”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观,秋夜的明月和春日的青山都显得如此宁静而又遥远。紧接着,“镜内影去来,杯中形出没”则是在写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镜中的倒影和酒杯中的水波都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释氏慧之源,儒者诚之骨”表明了诗人对于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尊崇,这两种文化传统都是中华文明中智慧与真诚的象征。接下来的“忘躯见天机,灰心契造物”则显示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顺应,以及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
“落花问啼鸟,流水噪幽石”中,落花与啼鸟、流水与幽石都是静谧之境的象征,它们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对话或是共鸣。紧接着,“不如窗间云,不如屋角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常被世人忽视的平凡事物的喜爱和欣赏。
“此意谁与论,知音更何说”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情怀和对理解者寥若晨星的感慨。最后,“悄如寒岩烟,寂似阴崖雪”则是对自然界中某些静谧景象的描写,它们都显得宁静而又孤寂。
诗人通过“栖神要山林,晦迹老岩穴”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林、躲避世俗的心境。最终,“吾当叫张葛,起与共散发”则是一种愿望,是希望能找到知音,与之共同享受自然赋予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心灵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乃翁场屋负高名,里许工夫共讲明。
谢氏弟兄辉玉树,韦侯父子薄金籯。
世科莫讶争寒畯,少作曾看到老成。
此去亲传衣钵在,想非温饱志平生。
蟠桃实在枝,蟠桃花已飞。
相隔五十春,一旦还相依。
康叔视金龟,解去如粪土。
徒步入峣关,金州取其母。
古人亦有此,比之康叔难。
几时有古人,能如公弃官。
玉莲仙宇中,相会谈此事。
使我发惊叹,达晓不能寐。
借问侍安舆,辇下何时过。
我欲率诸君,扶服诣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