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曹曾上洛城头,尚记清波绕驿流。
却想山川常在梦,可怜颜发已惊秋。
辟书今日看君去,著籍长年叹我留。
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
儿曹曾上洛城头,尚记清波绕驿流。
却想山川常在梦,可怜颜发已惊秋。
辟书今日看君去,著籍长年叹我留。
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送西京签判王著作》。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对朋友离别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怀念。
首句“儿曹曾上洛城头”揭示了诗人曾经登上过洛阳城头,这里用“儿曹”代指自己,是古代文人的谦逊说法。紧接着,“尚记清波绕驿流”,表明诗人仍然记得当时城头清澈的河水和驿道旁的小溪,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印象。
“却想山川常在梦”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向往,以及这种景色常存于心中的感觉。接下来的“可怜颜发已惊秋”,则是表达了时间流逝,自己已经年华老去的感慨。这里的“颜发”指的是容颜和头发,是形容人衰老的委婉说法。
“辟书今日看君去”一句,显示出诗人的朋友或同僚即将离别,而诗人则留在原地。这里的“辟书”是古代官员离职时所写的一种文件,用以告知他人。紧接着,“著籍长年叹我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长期留守的感慨。
最后两句“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则是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朋友表示,希望他能保重并且期待朋友未来能够再次回到这片美丽的山川之中。这里的“三十六峰”可能指的是洛阳城附近著名的山峰,而“寄声多谢欲来游”,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怀。
生机何所赖,官罢废饔飧。
不有安贫乐,焉知陋巷尊。
无谋宜困阨,守死报乾坤。
应笑皋夔侣,饥来叩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