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兰堂上人之金陵因寄宪府张使君》
《兰堂上人之金陵因寄宪府张使君》全文
元 / 丁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初平牧羊处,白石及秋登。

挂锡月中到,禅房云上曾。

使君持玉节,老客望金陵。

想见双溪水,先霜早已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兰堂上人的僧侣在金陵的行踪与心境,以及对宪府张使君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僧侣生活的清静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

首句“初平牧羊处,白石及秋登”描绘了僧侣在初秋时节,独自一人登高望远,仿佛回到了牧羊的童年时光,白石映衬着秋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怀旧的氛围。接下来,“挂锡月中到,禅房云上曾”则进一步展示了僧侣的生活状态,他如同月光下的行者,穿梭于山间云雾之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两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僧侣修行之路的孤独与坚韧。

“使君持玉节,老客望金陵”转而描述了宪府张使君的形象,他手持象征权力与威严的玉节,而老客则是对僧侣身份的尊称,表达了对张使君地位与身份的尊敬。这一句将世俗与僧侣的世界巧妙地联系起来,暗示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或交流。

最后,“想见双溪水,先霜早已冰”以双溪水为喻,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霜降之后,溪水已结成冰,象征着思念之情的深沉与凝固。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期待,希望友人能够理解并感受到这份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僧侣与世俗世界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作者介绍

丁复
朝代:元   字:仲容   籍贯:元台州天台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猜你喜欢

鹧鸪天·萧瑟西风万里秋

萧瑟西风万里秋。
暮云收尽月华流。
偶然北海清尊满,况是西山爽气浮。
登翠岭,更溪游。
素光何处不清幽。
悬知明岁君思我,今夕欢娱可罢休。

(0)

鹧鸪天·野旷无尘夕霭收

野旷无尘夕霭收。
人间八月桂花秋。
三更爽气山围座,万里凉风月满楼。
登绝岭,小迟留。
人言惟酒可忘忧。
一杯径入无何有,未愧当年赤壁游。

(0)

鹧鸪天·拟看今宵璧月秋

拟看今宵璧月秋。
浮云却妒素光流。
天公肯放冰轮出,我辈宁辞大白浮。
穿翠密,极遨游。
人间那得此深幽。
金波若到清尊里,下笔联篇未肯休。

(0)

鹧鸪天·去岁登高感叹长

去岁登高感叹长。
今年九日倍幽凉。
怀人独下西州泪,对菊谁空北海觞。
夸酒量,斗新狂。
尚馀醉墨在巾箱。
眼前风物都非旧,祗有青山带夕阳。

(0)

水调歌头·昨夜狂雷怒

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
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
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
向晚余霏落,巾已垫林宗。
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
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
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
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0)

蝶恋花·紫翠空濛庵畔路

紫翠空濛庵畔路。
满室松声,错认潺湲注。
萧洒萍汀清立鹭。
溪山真我归休处。
老子平生无妄语。
梅竹阴成,肯舍斯亭去。
种秫会须盈百亩。
非君谁识渊明趣。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