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隐学寺》
《隐学寺》全文
元 / 徐本原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访古叩襌关,招提尽日閒。

鸟啼青嶂里,僧语翠微间。

今日栖真地,前朝隐学山。

石坛芳草碧,墓道落花殷。

德洽民心服,身罹国步艰。

代周知逊位,命楚反羞颜。

凤去彭城路,龙潜越水湾。

惟留翁仲在,不见令威还。

碑藓应难认,烟萝巳倦攀。

陇云同杳杳,涧水自潺潺。

暝合千峰紫,香残一径斑。

夕阳归兴缓,清磬隔尘寰。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徐本原的《隐学寺》描绘了一幅古寺幽静、历史沧桑的画面。诗中通过“访古叩襌关”开篇,引出对隐学寺的探访,营造出一种探寻历史遗迹的氛围。接着,“招提尽日閒”一句,点明寺庙的宁静与日常生活的闲适,暗示了寺庙作为修行之地的平和与超脱。

“鸟啼青嶂里,僧语翠微间”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声响与僧侣的对话,构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隐学寺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而“今日栖真地,前朝隐学山”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深处,暗示了此地曾是隐士修行的圣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记忆。

“石坛芳草碧,墓道落花殷”描绘了石坛上绿草如茵,墓道旁落花满地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逝去岁月与先贤的怀念。接下来,“德洽民心服,身罹国步艰”两句,表达了对先贤道德风范的赞美以及对其所处时代艰难境遇的感慨。

“代周知逊位,命楚反羞颜”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先贤人格魅力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思。最后,“凤去彭城路,龙潜越水湾”以凤去龙隐的比喻,象征着历史人物的离世与隐退,增添了诗作的哲理意味。

“惟留翁仲在,不见令威还”两句,通过描述石像(翁仲)与传说中的仙人(令威)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的追忆与向往。而“碑藓应难认,烟萝巳倦攀”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使得历史的痕迹逐渐模糊。

“陇云同杳杳,涧水自潺潺”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岭与溪流潺潺的涧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暝合千峰紫,香残一径斑”则通过日暮时分的景色,进一步强化了诗作的意境美,同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夕阳归兴缓,清磬隔尘寰”结尾两句,以夕阳西下与清磬声遥相呼应,不仅表达了诗人归隐之意,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脱,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达到了诗作情感与意境的完美统一。

整体而言,徐本原的《隐学寺》通过对隐学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徐本原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送刘子柬赴省

快锁荆州从事厅,荐书飞入九重城。

试观文阵英雄气,定胜弓弦霹雳声。

霜踏板桥天欲晓,酒醒渔浦雁初鸣。

春风汉殿胪传近,换取青袍出帝京。

(0)

和曾若虚

书生胸次傥无奇,读尽群书未免痴。

学似雕龙宜独步,才非天马敢争驰。

青编谩费千章纸,白发愁梳满面丝。

愧乏银钩酬雅贶,含毫徒作画沙思。

(0)

新学□□□落成释奠诸生毕集喜而有作

洗尽西江战伐尘,忽开黉宇照城闉。

一时人物风云会,千里溪山俎豆新。

傥使将军皆遣子,定知夷狄却来宾。

修文偃武须今日,鸣玉锵金未乏人。

(0)

次韵欧阳叔向水中月

月从海底转天心,影落长江海共深。

倒卓玉轮窥白兔,平看波面拥黄金。

魄随秋水流无尽,光射寒潭晓未沈。

此月已曾经照古,又观古月照如今。

(0)

次韵周秀实通判送段季裕还永新二首·其二

州里闻名旧,江湖识面新。

读书元自喜,拟古欲谁伦。

岩穴人归隐,池塘草又春。

周侯有佳句,持赠可娱亲。

(0)

和周监丞闻京洛关中收复四首·其二

战甲初休马,边烽不举狼。

山河秦地壮,日月汉天长。

剑戟将销尽,钩锄始破荒。

欲观调鼎手,一脔已堪尝。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