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宠数衔恩,治旅能精,赈饥能遍,才大自应昭信史;
嘉猷嗟赍志,桐乡感葬,阳城感名,光沉从此怅邻晖。
褒宠数衔恩,治旅能精,赈饥能遍,才大自应昭信史;
嘉猷嗟赍志,桐乡感葬,阳城感名,光沉从此怅邻晖。
此挽诗以哀悼之情,颂扬任兰生公之德行与功绩。首句“褒宠数衔恩”,赞扬其受朝廷之宠信,屡次蒙恩赐,彰显其深受朝廷器重。继而“治旅能精,赈饥能遍”,点出其治理才能卓越,无论是军事部署还是救济灾民,皆能精细周到,体现其为官之勤勉与仁慈。
“才大自应昭信史”一句,高度评价任兰生公之才华,认为其事迹足以载入信史,永垂不朽。接下来,“嘉猷嗟赍志”,表达了对其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惋惜之情,感叹其才华未尽施展便已离世。最后两句话“桐乡感葬,阳城感名”,通过地点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表达对任兰生公去世的哀痛与怀念,桐乡与阳城分别代表了其生前活动的重要区域,以此寄托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敬仰。
整体而言,此挽诗以深情的语言,不仅歌颂了任兰生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也表达了对其早逝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者追忆与缅怀的精神。
江山接境相望近,风雨一春音问疏。
安得从公苕霅上,幅巾一叶卧看书。
越国风光与众殊,贰车才调世应无。
晴楼对酌云平海,夜榻分题月满湖。
吟啸江山君好手,主张诗酒我非夫。
行当乞挂朱轮去,别作香山九老图。
有屋可以读书,有竹可以忘忧。
采庭之菊香有馀,烹园之蔬甘且柔。
贤哉二子,又复何求。鬼不尔责,人不尔仇。
沽酒可饮,江鱼可羞。又安用列鼎食珍,佩印封侯。
我居柯西,相隔一里,可以杖履朝往而夕游。
必未厌我乞醯与借马,但只恐勤君赤脚与露头。
不然将吾颜子箪食瓢饮屡空之乐,又欲翻董生清明玉杯繁露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