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崖百丈悬江滨,江潭下跃吞舟鳞。
戏将双影倒挂崖石上,妙绝始信阳侯神。
短屏谁为琢山骨,与君一障西风尘。
世间百怪那可解,清诗宛转聊穷因。
问谁幻出水底石,掉尾鼓鬣波粼粼。
固应凤咮与龙尾,明窗净几长相亲。
君家机云好兄弟,玉山对峙高嶙峋。
为贫聊试漆园吏,手板拄颊心看云。
要收江湖入几席,钓竿拂水垂风纶。
谁当为我语石鱼,莫爱浪翻月白千顷江镕银。
但愿玉堂常伴直,对此风流千载人。
苍崖百丈悬江滨,江潭下跃吞舟鳞。
戏将双影倒挂崖石上,妙绝始信阳侯神。
短屏谁为琢山骨,与君一障西风尘。
世间百怪那可解,清诗宛转聊穷因。
问谁幻出水底石,掉尾鼓鬣波粼粼。
固应凤咮与龙尾,明窗净几长相亲。
君家机云好兄弟,玉山对峙高嶙峋。
为贫聊试漆园吏,手板拄颊心看云。
要收江湖入几席,钓竿拂水垂风纶。
谁当为我语石鱼,莫爱浪翻月白千顷江镕银。
但愿玉堂常伴直,对此风流千载人。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次韵章季常题石鱼研屏》。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
首先,诗人以“苍崖百丈悬江滨,江潭下跃吞舟鳞”开篇,勾勒出一幅壮观的山水景象,悬崖峭壁,江水奔腾,气势磅礴。接着,“戏将双影倒挂崖石上”,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妙绝始信阳侯神”一句,赞美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仿佛是信阳县侯的神迹。随后,“短屏谁为琢山骨,与君一障西风尘”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屏风的制作技艺高超,能够阻挡外界的尘嚣,营造一方宁静的空间。
“世间百怪那可解,清诗宛转聊穷因”两句,诗人借自然界的奇观,引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认为诗歌可以揭示世间万物的奥秘。接下来,“问谁幻出水底石,掉尾鼓鬣波粼粼”描绘了水底奇石的神秘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固应凤咮与龙尾,明窗净几长相亲”则以凤咮(凤嘴)和龙尾比喻自然界的美好形态,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最后,“君家机云好兄弟,玉山对峙高嶙峋”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联系起来,通过“机云”(机智与才华)和“玉山”(高洁与坚韧)的比喻,表达了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春复一蘖,九秋蕴一葩。
陶醉有时醒,屈饥岂无涯。
秋心忽荡漾,跨凤仙如麻。
一笑睇灵修,玉宇明朝霞。
愿为广长舌,遍向人天誇。
天胡移我情,暮气横相遮。
归哉褊心子,澹对无闷花。
薤露嗟易晞,蒿里歌可悲。
死生气聚散,谁复违此辞。
曰惟李君子,于善固有为。
生时美德著,虽死声名垂。
我昔亲其颜,旷达尤不羁。
孜孜乐义事,勉勉循令仪。
积书及千卷,披读手不遗。
率物以心平,人亦不彼欺。
教子以克家,恭俭遵父规。
仕途远辙迹,南亩事耕菑。
既抱东山志,还歌靖节诗。
亲宾日过从,樽酒欣酌之。
春风与秋月,玩赏随其时。
逍遥以投老,爰逝能知期。
生死了无系,超世异黔黎。
休真已云卜,举棺驾灵輀。
涂松高峨峨,托体诚所宜。
白杨与青松,纷披郁墓歧。
太史述铭文,哀荣两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