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雩举十六年过,每致徂宫叹若何。
历岁诗屏一周读,沾膏逢少旱逢多。
常雩举十六年过,每致徂宫叹若何。
历岁诗屏一周读,沾膏逢少旱逢多。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诣斋宫作(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现象如干旱与雨水的思考。
首句“常雩举十六年过”,描述了诗人经历了十六年的祈雨仪式,暗示了他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对农业生产的关切。接着,“每致徂宫叹若何”一句,表达了诗人每次来到斋宫时内心的感叹,可能是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或是对人间疾苦的同情。
“历岁诗屏一周读”,意味着诗人一年内会阅读一遍诗屏上的内容,这既是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沾膏逢少旱逢多”则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水的稀缺与丰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农业社会中雨水对于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性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