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饶幽兴,溪行人语稀。
凉风高树动,秋水片帆归。
凫鸟随行幕,菱花照客衣。
哀歌不成调,抚景惜春晖。
地僻饶幽兴,溪行人语稀。
凉风高树动,秋水片帆归。
凫鸟随行幕,菱花照客衣。
哀歌不成调,抚景惜春晖。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诗人乘舟出蠡口时所见的宁静与寂寥之景。首句“地僻饶幽兴”,点明了地点的偏僻与环境的清幽,激发了诗人的独特兴致。接着,“溪行人语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只有溪流潺潺,人声稀少,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凉风高树动,秋水片帆归”两句,通过凉风轻拂高树和片帆缓缓归来的画面,展现了秋季特有的凉爽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温馨。高树的摇曳与秋水的平静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凫鸟随行幕,菱花照客衣”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凫鸟在船边飞翔,菱花映照着过客的衣物,这些细节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最后,“哀歌不成调,抚景惜春晖”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虽然歌声未能成曲,但诗人却深情地抚摸着眼前的景色,珍惜着这短暂而美好的春光。这一句不仅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舟行的宁静画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迅影凋年,嫩晴贳暖,意行问讯春色。
不知春在谁家,闯香幔拢玉勒。
一枝竹外,似欲诉、经年相忆。
奈情多、难剪愁来,寂寞水寒烟碧。
吟正好、悲笳唤恨,酒正殢、夕阳催客。
殷勤片月飞来,更随暗香细索。
横斜瘦影,看尽未开时消息。
为春来,还怕春多,肠断夜阑霜笛。
三光五岳,孕乾坤英彩,非金非玉。
赫赫岩岩真相种,来驾横空仙鹄。
十万儿童,和丰堂下,齐指梅山祝。
黑头难老,岁寒苍桧修竹。
须信自家有传,中庸一卷,是长生真箓。
借问洛阳归去后,几度桃开桃熟。
十九年间,梦回天上,再见棠阴绿。
相将促觐,已闻沙路新筑。
去年度长淮,霜月照孤驿。
今年适异县,香雾依禅寂。
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
风枝无停号,遗句诵悽恻。
生男当门户,堕地要膂力。
抚我谓我臧,诲我以文术。
宁知事大谬,木拱玄尚白。
百巧换千穷,只有不如昔。
晓灯离室暗,又踏它山碧。
行行重行行,风尘儿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