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负江边月,篷窗灭烛看。
风筛虫语细,云裹雁声寒。
吮笔诗初就,倾杯酒已残。
今宵归梦阻,都被乱峰拦。
肯负江边月,篷窗灭烛看。
风筛虫语细,云裹雁声寒。
吮笔诗初就,倾杯酒已残。
今宵归梦阻,都被乱峰拦。
这首清代诗人王庆勋的《秋夕舟中书怀》描绘了夜晚在舟中的情景。首句“肯负江边月”表达了诗人不愿辜负这江边明亮的月色,他选择在篷窗下吹灭蜡烛,静静地欣赏。接下来的“风筛虫语细,云裹雁声寒”通过细腻的比喻,写出了夜晚微风中虫鸣的轻细和云层中雁鸣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沉浸在创作之中,“吮笔诗初就”,笔触未停,而“倾杯酒已残”,暗示时间流逝,夜已深沉。最后两句“今宵归梦阻,都被乱峰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山峦起伏的阻碍使得归乡之梦难以实现,增添了诗的感伤与无奈。
整首诗以景寓情,借舟中秋夜景色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清幽孤寂的氛围和思乡之情。
仙陀婆子太聪明,倩人代转金刚经。
大师下座行一匝,虚空合掌侧耳听。
五千四十单八卷,卷卷转毕无濡停。
婆子大笑复申请,尚馀半藏须圆成。
师王默坐不动地,雷音奋迅开疑情。
婆子领话乃稽首,龙象蹴踏皆闻声。
两重公案谁料理,卫家寿母多男子。
长斋绣佛自年年,筑室饭僧聊尔尔。
法轮转转转不休,一波未平一波起。
大通古寺老古锥,闻声见相生欢喜。
借婆帔子拜婆年,是则是矣似亦似。
似何似,高似白云山,深似沥江水。
法量高深寿量同,真经一藏从兹始。
耳边闻有丹霞山,如闻说食不得餐。
十年梦想如一日,无昼无夜无忙閒。
违时失候乃一出,力羸筋怯惭衰顽。
丹梯似天不可及,十步一息穷跻攀。
攀藤直上最高处,俯视万山如米聚。
山僧怪我来何迟,相逢道新不道故。
初来但觉此山高,岂知更有高高步。
请师暂洗脚板泥,上床默坐消尘虑。
明朝日出天宇清,突出孤峰待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