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库露真,木器涂髹漆。
髹漆厚以坚,札去移凡质。
蕃戎岂不诈,信是真山出。
所以蛇化龙,头角非曩日。
襄阳库露真,木器涂髹漆。
髹漆厚以坚,札去移凡质。
蕃戎岂不诈,信是真山出。
所以蛇化龙,头角非曩日。
这首诗通过类比的手法,探讨了事物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诗人以“襄阳库露真,木器涂髹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事物表面的修饰与内在本质的区别。油漆覆盖在木器之上,使其看起来更加坚固和美观,但油漆本身并不能改变木器的本质。这象征着人们在面对事物时,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事物内在的真实。
接着,“髹漆厚以坚,札去移凡质”进一步强调了外在修饰对事物的影响。油漆的厚度增加了木器的表面强度,但这种改变并未触及木器本身的材质,即“凡质”。这暗示了即使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修饰或改变,事物的本质特性依然难以被彻底掩盖或改变。
“蕃戎岂不诈,信是真山出”则引入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指出即使是欺骗或伪装,也难以完全隐藏事物的真实面貌,就像真正的山峰不会因为周围的环境变化而消失一样。这里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总会显露出来。
最后,“所以蛇化龙,头角非曩日”以蛇化龙的神话故事作结,寓意事物经过转变或发展后,其本质和形态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的模样。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社会变迁和个人成长的一种隐喻,强调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变化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深刻探讨了事物本质与表象、真实与伪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事物在经历变化后本质的不可磨灭性。
乍寒乍暖,早雨雨风风,禁烟时候。
偶携晚步,见参天古木,绕池新柳。
鱼浪吹香,已是江梅谢后。
又谁信、西院一枝,墙角依旧。扫地花风透。
更点缀轩窗,玉兰如绣。灯前朵朵。
正横斜未免,十分消瘦。梦入罗浮,疏影怜他翠袖。
有春酒。记明朝、共娱清昼。
琐窗寂。看庭院花开,浅红深碧。
流莺低度,梅子閒抛掷。
真珠帘、玉人相并,是今宵堪惜。
正难分、桃叶桃根,一般春色。潇洒西江客。
听歌吹银灯,横陈锦瑟。两朵芙蓉,双引对瑶席。
舞衫欲试冰绡薄,尽是鲛人织。
但裁须等样,莫轻刀尺。
虹梁雨洗。爱小小如钱,媻蹩沙际。
早是腥风,一霎荻蒿吹起。
鱼庄奔火横泥去,尽流波、觑人无寐。
依稀星罶,年年买得,稻香天气。漫忆看、江乡隽味。
和酒蚁经宵,玉盘沉醉。持比湖田罗雀,雪螯差美。
霜林柿叶分红颗,镇妨伊、未沾冰齿。
寒蒲十六,输他亥日,暮帆虾市。
燕月微黄,才到竹间,澹著江南影。
箔卷半窗,露点凉波,书屋短于烟艇。
底问青旗,笑腊酿、秋厨犹剩。红凝。
斗古色瓯香,汝哥官定。
还记旧雨梅边,又一叶飘梧,者番清景。
吴根梦去,蟹簖鱼床,西风暗吹笭箵。
旅话今宵,都忘了、五湖归兴。更静。
便挑尽、烛花也肯。
秋花过了。对满除残叶,双鬟催扫。
试卷重帘,别有幽香送晴沼。汉口烟波正杳。
况洛水、微茫难到。想罗袜、定怯深寒,恋此一亭小。
清晓。为谁好。待翠被香残,冶妆侵早。下阶一笑。
摘取怜他鬓边袅。
欹石浅栏相映,应不比、镜中低照。
钗溜也、斜立处,更须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