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簪莫用玉,玉脆长忧折。
连环须以金,金坚永无缺。
陈馀尚倜傥,张耳重交结。
事势俄参商,干戈自屠灭。
意断如玦离,情忘若弦绝。
始志何绸缪,终雠何勇决。
我愿然诺心,不得轻相悦。
为簪莫用玉,玉脆长忧折。
连环须以金,金坚永无缺。
陈馀尚倜傥,张耳重交结。
事势俄参商,干戈自屠灭。
意断如玦离,情忘若弦绝。
始志何绸缪,终雠何勇决。
我愿然诺心,不得轻相悦。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田锡所作,名为《结交篇》。诗中通过对比玉和金的特性来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看法。玉虽然美丽,但脆弱易断;金则坚硬不易损坏。这象征着真挚而稳定的友谊胜过华而不实的交情。
"为簪莫用玉,玉脆长忧折" 这两句表明作者认为在选择结交对象时,不应追求外表光鲜,而应该注重其品质是否坚固,因为外表美好如同脆弱的玉石,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破裂。
"连环须以金,金坚永无缺"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期望,即像金子一样坚硬牢固,不易断裂。这里的“连环”指的是朋友之间紧密相连,如同用金打造的链条般坚不可摧。
"陈馀尚倜傥,张耳重交结" 这两句描绘了古人在结交时的豪迈气派和郑重态度。陈馀指的是历史上以豪放著称的陈馀,他的交友之举充满了不拘小节的风范;张耳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贤者,以诚信待人而著称。
"事势俄参商,干戈自屠灭" 这两句则表达了在复杂多变的世事面前,即使是最坚固的友情也可能因为外界压力而出现裂痕。这里的“事势”指的是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而“参商”和“干戈”都是战争和冲突的象征。
"意断如玦离,情忘若弦绝" 这两句描写了友谊一旦破裂,便如同珍贵的玉璧落地而碎,或是琴弦断裂,再难恢复原样。这里的“意断”和“情忘”表明了友情断裂后的无奈与悲凉。
"始志何绸缪,终雠何勇决"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友谊之初和最终结果的思考。一开始时可能充满了热忱和希望,但到了最后却不得不作出果断的决定。
"我愿然诺心,不得轻相悦"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待人接物持有真诚之心,不愿意因为一时的情感而随意结交。这里的“我愿”强调了作者对于友谊的坚定立场。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真挚友情的向往以及对待朋友之道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