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沙场吊鬼雄,故人多在国殇中。
钱郎侠骨香犹在,谁葬要离古墓东。
处处沙场吊鬼雄,故人多在国殇中。
钱郎侠骨香犹在,谁葬要离古墓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送张南士返越州因感旧游有作》组诗的第五首。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处处沙场吊鬼雄”,描绘了诗人遍访战场遗址,悼念英勇战死的英雄的情景。这里的“鬼雄”指的是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他们虽已逝去,但其英勇事迹仍令人敬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接着,“故人多在国殇中”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那些为国捐躯的故人的哀思。国殇,即国家的损失或牺牲,这里特指为国而死的英雄。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勇士们的深深敬意和哀悼。
“钱郎侠骨香犹在”,则将笔触转向了具体的个人——钱郎。钱郎,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侠客或英雄,其名字在这里被省略。诗人说他的侠义精神至今仍能感受到,暗示钱郎的侠骨不仅存在于历史记载之中,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
最后一句“谁葬要离古墓东”,提到了另一个历史人物——要离。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刺客,以智勇双全著称。诗人询问谁会埋葬这位古代的英雄,既是对要离的缅怀,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道德风尚的反思。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精神的追忆,同时也对如何传承和纪念这种精神提出了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同时也蕴含了对当下社会的某种反思。
倩娇莺姹燕,说不尽、此时情。
正小院春阑,芳园昼锁,人去花零。
凭高试回望眼,奈遥山远水隔重云。
谁遣风狂雨横,便教无计留春。谁知雁杳与鸿冥。
自难寄丁宁。纵柳院颦深,桃门笑在,知属何人。
衣篝几回忘了,奈残香、犹有旧时熏。
空使风头卷絮,为他飘荡花城。
终南径甚捷,结茆邻帝乡。
朝为谷口翁,暮为省中郎。
先生独何事,寄傲临沧浪。
才高世莫染,德薰名自香。
青黄分谁数,膏火竟堪伤。
游心圣贤域,脱身忧患场。
世路虽龃龉,天衢自腾骧。
扪虱竟谁见,卧龙兴何长。
借居仲奄里,未升公德堂。
十年逐流摈,千里坐相忘。
颓龄或可借,辟谷岂无方。
终期继青莲,摇笔颂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