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坦然兮殊不用功,殊不用功兮何必研穷。
豁虚离碍兮从空背空,不守自性兮虽同不同。
百无所依兮自西自东,照体独立兮满目清风。
廓落大度兮无不包容,全身异类兮触处皆通。
大道坦然兮殊不用功,殊不用功兮何必研穷。
豁虚离碍兮从空背空,不守自性兮虽同不同。
百无所依兮自西自东,照体独立兮满目清风。
廓落大度兮无不包容,全身异类兮触处皆通。
这首诗《和陆德先尚书歌》由宋代诗人释惟照所作,其内容深邃,意境深远,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首句“大道坦然兮殊不用功”,开篇即点明了大道的自然与平易,无需刻意追求。接着“殊不用功兮何必研穷”进一步强调了大道的本真,不必过分探究。接下来的“豁虚离碍兮从空背空,不守自性兮虽同不同”则阐述了在虚无中寻找真实,不拘泥于形式,即使表面相同,内在本质却各不相同。这种思想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表面现象的超越。
“百无所依兮自西自东,照体独立兮满目清风”两句,以“百无所依”的形象描绘了心灵的自由与独立,不受任何束缚,如同清风般自在。这不仅是一种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描述,也象征着对宇宙万物的广泛包容与理解。
最后,“廓落大度兮无不包容,全身异类兮触处皆通”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宇宙的无限包容,以及与不同生命形态和谐共存的愿景。这种境界超越了个体与他者之间的界限,达到了一种与宇宙万物相融的和谐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精神自由和宇宙和谐的向往与追求。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髣髴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
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
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乐极伤头白,更长爱烛红。
相逢难衮衮,告别莫匆匆。
但恐天河落,宁辞酒盏空。
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莲峰隐去难辞阙,浐水朝回与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