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秋风起,苍葭晓露团。
鹤鸣初警候,雁上欲凌寒。
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
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
黄叶秋风起,苍葭晓露团。
鹤鸣初警候,雁上欲凌寒。
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
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通过黄叶和秋风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苍葭晓露团"则是对早晨草上的露水的形容,这些细节都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感。
诗人在"鹤鸣初警候,雁上欲凌寒"中展现了秋季的象征——鹤和大雁,它们的叫声似乎预示着更深的寒冷即将到来。这里的"警候"暗含着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则是对夜晚景象的描写,月亮如同打开的匣中宝物一般明净,而云缕则像是在头顶编织成一条飘逸的丝带。这些形象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致,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最后两句"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描绘了一场高雅的宴席,诗中的"清尊"和"高宴"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精神愉悦的氛围。"旻序"可能是指宴席上的酒杯或是排列整齐的筷子,而"馀欢"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场合下所感受到的悠然自得和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情怀。
朱朱粉粉春光好,不觉随春开尽。
牡丹执友,向翠屏深处,好风传信。
粉面三千,齐笑日、霓裳成阵。
钩栏畔、垂垂如雪,浥露尤清润。
最是凌晨,一朵朵、彻骨浓香,绰约姿韵。
玉醅晚浸,更梦寐宜人,风流衾枕。
艳女妖童,争折戴、水沉满鬓。
琼林殿、万龙挂雨,天棘丝丝嫩。
听风铃、遍传春去,荼蘼红发留客。
善和坊里驮娇马,不让小蛮颜色。愁似织。
望复岭回溪,隐隐星窗隔。浮生作剧。
便刻竹题诗,挥裘换酒,清啸古今窄。
开筵处,松下危楼倚碧。流连难至头白。
微温气候宜人甚,秉烛再游始得。吾有癖。
纵弱絮沾泥,何损须髯戟。抛残可惜。
须画鼓催花,香罗剪蝶,长著阮家屐。
萧夜清无寐。把心头、故人佳句,重新温起。
唾欬自天难收拾,断玉零珠犹记。
问当日、风流谁比。
雨雪江关原共惜,云弟兄、词赋吾惭矣。
甘俛首,深深地。一时裙屐称才子。
最伤心、晨星牢落,数来无几。
风雅犹存溪南北,似我虚名而已。
但后顾、茫茫谁继。
乱世文章天下贱,更何人、搜索穷肝肺。
九泉下,应垂泪。
绿柳红桥相并。疑道是、江南景。
驷马高轩郊外驻,不觉离亭时永。
琥珀夜光杯,莫放酒阑人醒。遥望车尘远骋。
独对孤舟清影。回忆琴尊同雅集,豪态最宜君等。
放闸一声声,流水如怜凄冷。
海样多情。只相思脉脉,相惜惺惺。
天涯绮怀,才诉又堕香盟。
半叠银笺写泪,纵微吟、不是双声。
芳辞试重译,一曲花游,软语分明。
佳人原薄命,叹天寒倚竹,波远飘萍。
敲残鸾镜,绝忆鹦母曾听。
我亦风尘倦客,尽伤心、重过旗亭。
春愁奈何,许如此韶光,付与啼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