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
卢龙已复两河平,烽火楼边处处耕。
何事书生走羸马,原州城下又添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景象。“卢龙已复两河平”表明了战乱已经过去,卢龙(今属河北)以及两河地区(指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都恢复了平静。"烽火楼边处处耕"则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结束后,烽火台旁的人们重新开始耕作的和平生活。
然而诗人随即转向质疑“何事书生走羸马”,这里的“书生”指的是知识分子或士人,他们通常不涉足军事,但现在却不得不骑着羸马(一般指老弱病残的马)参与战争,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悲凉。
最后一句“原州城下又添兵”,则表明尽管和平已经到来,但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地在边塞地区增兵备战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侵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战争交替中人们生活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不安局势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