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思危,惧不终日。众人居安,没齿自逸。
君子思退,如迫于渊。众人思进,如逐于田。
损益之变,何其相反。苟非明智,孰能及远。
人知其终,莫知其始。吉凶之萌,鲜不由已。
上天无私,何怨何亲。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道有险易,事有从违。于乎小子,慎尔所之。
君子思危,惧不终日。众人居安,没齿自逸。
君子思退,如迫于渊。众人思进,如逐于田。
损益之变,何其相反。苟非明智,孰能及远。
人知其终,莫知其始。吉凶之萌,鲜不由已。
上天无私,何怨何亲。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道有险易,事有从违。于乎小子,慎尔所之。
这首《君子行》由明代诗人薛蕙所作,通过对比君子与常人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对立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以“君子思危,惧不终日”开篇,强调君子时刻保持警觉,对潜在的危险抱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一时的安逸而放松警惕。接着,“众人居安,没齿自逸”则描绘了普通人往往在安逸中沉沦,直至老死仍不知珍惜的道理。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了君子与常人在面对生活时的不同态度。
进一步,诗中通过“君子思退,如迫于渊”与“众人思进,如逐于田”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在追求目标时懂得适时后退,以避免陷入困境,而普通人则盲目追求进步,如同追逐田野上的猎物,容易迷失方向。这反映了君子在行事时的智慧与节制,与常人的急功近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后,“损益之变,何其相反”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强调了君子在面对变化时的灵活应变能力。而“苟非明智,孰能及远”则提醒人们,只有具备高超的智慧,才能预见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诗的最后部分,“人知其终,莫知其始。吉凶之萌,鲜不由已。上天无私,何怨何亲。福不择家,祸不索人。道有险易,事有从违。于乎小子,慎尔所之。”总结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因为命运的转折往往源于个人的选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上天公正性的肯定,认为福祸并非由家庭或个人决定,而是遵循自然法则。最后,诗人以“于乎小子,慎尔所之”结束,是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提醒他们要小心自己的行动,因为它们将决定未来的道路。
综上所述,《君子行》不仅是一首道德警世的诗歌,更是一份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君子与常人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高尚的品德,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