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双调.拨不断》全文
- 注释
- 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谩:徒然,枉自。
须索:应该,必须。
题桥柱:司马相如未发迹时,从成都云长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桥柱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长门赋》: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退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以黄金百斤请其作《长门赋》,以悟主上。
武帝看后心动,陈皇后复得宠。
- 翻译
- 可叹那贫寒的读书人,白白地读了那么多的书,读书必须要题字在桥柱。即便题柱后乘坐上了驷马车,可乘了车又有谁能像陈皇后那样重金求买《长门赋》?先到长安看看,就回乡去吧!
- 鉴赏
这首元曲《拨不断》是马致远的作品,表达了对寒儒读书无用的感慨。"叹寒儒,谩读书",诗人叹息那些贫穷的书生徒然苦读,"读书须索题桥柱",比喻他们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像题写在桥柱上的诗句那样,期待被君王赏识。然而,"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暗示即使能入仕,也未必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如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虽华丽,却未能挽回陈皇后失宠的命运。最后,诗人以"且看了长安回去"作结,意指寒儒们只能暂时离开京城,面对现实,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整首诗寓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冷遇和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尝与大理丞袁公太府丞田公偶诣一所林沼尤胜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欢遂赋诗焉以咏其事
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
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
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
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