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叠嶂东,宛是古屏风。
每到天将暮,浑疑日再中。
馀霞犹散绮,新月已张弓。
一水漪涟媚,千岩木叶红。
玳筵何烜赫,火宅忽牢笼。
隙晃归巢燕,檐拖截涧虹。
果迷丹橘熟,洞讶赤城通。
似烧连松坞,如斑染竹丛。
近邀青琐客,来伴紫芝翁。
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
阳乌看黯黯,归马恨匆匆。
会待长栖隐,青冥逐去鸿。
孤亭叠嶂东,宛是古屏风。
每到天将暮,浑疑日再中。
馀霞犹散绮,新月已张弓。
一水漪涟媚,千岩木叶红。
玳筵何烜赫,火宅忽牢笼。
隙晃归巢燕,檐拖截涧虹。
果迷丹橘熟,洞讶赤城通。
似烧连松坞,如斑染竹丛。
近邀青琐客,来伴紫芝翁。
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
阳乌看黯黯,归马恨匆匆。
会待长栖隐,青冥逐去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西晖亭的所见所感。开篇“孤亭叠嶂东,宛是古屏风”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古老而幽深的山谷之中,孤立的亭子仿佛与古代的屏障相呼应,透露出一丝苍凉。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每到天将暮,浑疑日再中”、“馀霞犹散绮,新月已张弓”等句子,不仅展现了晚秋时节的独特光影,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寂。
“一水漪涟媚,千岩木叶红”则是对山谷中清澈溪流和万壑争妍的生动描写,水波荡漾映照着周遭山峦的晚霞,显得格外迷人。
接着,“玳筵何烜赫,火宅忽牢笼”、“隙晃归巢燕,檐拖截涧虹”等句子,或许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避世心态,以及对自由与自在生活的向往。
“果迷丹橘熟,洞讶赤城通”可能是对某种精神寄托或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而“似烧连松坞,如斑染竹丛”则通过比喻手法增添了诗意的丰富与深邃。
最后,“近邀青琐客,来伴紫芝翁”表达了对同道中人相聚共赏自然之美的一种愿望,而“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无尽的创作灵感。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哲理与美学的古典中国山水诗意之中。
舍下蛩乱鸣,居然自萧索。
缅怀高秋兴,忽枉清夜作。
感物我心劳,凉风惊二毛。
池枯菡萏死,月出梧桐高。
如何异乡县,复得交才彦。
汨没嗟后时,蹉跎耻相见。
箕山别来久,魏阙谁不恋。
独有江海心,悠悠未尝倦。
沈吟对迁客,惆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暌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羡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向山看霁色,步步豁幽性。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石门有馀好,霞残月欲映。
上诣远公庐,孤峰悬一径。
云里隔窗火,松下闻山磬。
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