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同登画角城,诸蛮未灭夜论兵。
五更将吏知人意,吹作梅花塞外声。
去岁同登画角城,诸蛮未灭夜论兵。
五更将吏知人意,吹作梅花塞外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弼回忆去年在画角城与将士们共商战事的情景。"去岁同登画角城"一句,通过"去岁"二字,传达出一种历史回顾的沧桑感,画面中显现出群雄并立、壮志凌云的场景。"诸蛮未灭夜论兵"则揭示了边疆局势的紧张,表达了对异族侵扰的忧虑和对军事策略的筹划。
"五更将吏知人意"一句,通过"五更"点明了深夜的军营,"将吏知人意"则写出将领与士兵之间心照不宣的理解和共同的决心。最后以"吹作梅花塞外声"作结,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军中的号角声比作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坚韧和高洁,此处暗喻将士们的勇气和决心如同寒冬中的梅花,即使在艰苦的边塞,也傲然绽放,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意志。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严肃态度,又有对士气的鼓舞,展现了宋代边塞诗常见的豪迈与悲壮风格。
老龙怒相搏,快雨忽喷洒。
天公白羽箭,竦竦射万瓦。
电眼窥人屋,狂雷震欲下。
直疑恶溪山,扫除重造化。
顷之苍云裂,天光出缝罅。
变怪忽寂寥,乾坤似新画。
秀霭翠堪包,清风健可跨。
林影走群龙,溪声回万马。
更无一尘飞,清光熨平野。
沙路净无泥,侵凉宜早驾。
高堂应念归,屈指期到舍。
东风不借半分力,老树丝窠罥寒织。
虚枝生白独也正,夜气归根吹以息。
个中洒洒无一尘,无眼界至无意识。
居然暗发定慧香,不取诸相了空色。
若于此花论相好,是人如以木钻石。
吾尝闻之老瞿昙,无有少法为可得。
我诗当以无耳听,索梅一笑付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