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忽如此,门前落叶深。
蹉跎游子恨,慰藉老亲心。
新雨蝉声足,斜阳雁影沈。
不应怨迟暮,流水自鸣琴。
秋色忽如此,门前落叶深。
蹉跎游子恨,慰藉老亲心。
新雨蝉声足,斜阳雁影沈。
不应怨迟暮,流水自鸣琴。
这首清代诗人刘珊的《秋归》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和游子的思乡之情。首句“秋色忽如此”,以“忽”字传达出秋意的猝然降临,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门前落叶深"进一步描绘了秋风扫落的落叶堆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游子的漂泊。
"蹉跎游子恨"直抒游子在外的无奈与遗憾,"蹉跎"一词表达了岁月的消磨和内心的焦虑。然而,"慰藉老亲心"又展现出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挂念,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年迈的亲人带来一丝安慰。
"新雨蝉声足"写出了雨后蝉鸣的清新,但同时也暗示着时光匆匆,蝉声虽足,却无法留住秋天。"斜阳雁影沈"则以雁南飞的景象,寓言游子的归期遥遥,夕阳西下,雁影渐沉,更添离愁。
最后两句"不应怨迟暮,流水自鸣琴",诗人劝慰自己不必过于哀叹时光易逝,因为流水潺潺,如同自然的琴音,自有其韵律和节奏,生活中的变迁也应顺其自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