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的画面。首句“角声吹彻梅花”以角声唤醒冬夜的寂静,梅花虽在严寒中绽放,却显得孤独而坚韧,象征着戍边将士的坚韧不屈。次句“胡云遥接秦霞”将边关的云彩与内地的晚霞相连,暗示了两地间的遥远距离和思乡之情。
“白雁西风紫塞”描绘大雁在秋风中向西飞过边关,紫塞则增添了苍茫的色彩,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荒凉。“皂雕落日黄沙”进一步渲染了夕阳下黄沙漫天的景象,雕鸟的形象也寓示着边关的雄浑与壮丽。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通过汉使放牧和匈奴女子弹奏琵琶的场景,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边关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两句“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诗人借梦境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醒来时泪水洒满天涯,情感深沉而感人。
整体来看,这首《燉煌乐》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情感内涵,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边关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慨。
朝来东阁重窥,苔痕草色当年异。
絮筛风劲,萍黏浪转,晨星还几。
西塞春残,谁怜蓑笠,閒渔身世。
须眉再觌,云寒石瘦,有无限,低徊意。
追忆黄鸡恶识。吊长沙、日斜庚子。
神山飘渺,海枯尘黯,青鸾难致。
冰雪荒江,风烟乔木,茫茫感此。
绎泉明、遗令旧家松菊,道归来是。
丛丛春草,对斜阳流水。毕竟蛾眉为君死。
坠楼人、解道报答明珠,应早遣、天壤王郎知此。
林閒双石柱,谁为留题,藓蚀章台好名字。
月夜倘归来,环佩依然,似当日、诗中画里。
恁岁岁、岩前豆长红,定染透、潇湘血和残泪。
补天无分,怎宽顽身世,也感郎当。
何物纤儿曾一掷,帝鸿年历难详。
眼早鸲枯,尾真龙断,怪事等南唐。
瓦全多矣,让他高踞文房。
还怕春社抛堶,秋闺压线,珍护比香姜。
完本初心残亦数,总留神骨坚方。
角折都忘,舌存偏喜,终古石交长。
我生为命,百年休报田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