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能抛火宅身,共言前路不迷津。
惟怜忍位无无着,那可翛然送世亲。
端坐能抛火宅身,共言前路不迷津。
惟怜忍位无无着,那可翛然送世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哭敬美弟二十四首》中的第六首。诗中通过“端坐能抛火宅身”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超脱与冷静,仿佛置身于火宅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接着,“共言前路不迷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清晰地辨识方向,不被迷惑,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惟怜忍位无无着”则表达了对弟弟敬美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人以“忍位”来比喻弟弟的位置或角色,暗示弟弟已经离世,而“无无着”则表达了对弟弟离去后无所依附、无所着落的感慨,流露出深深的悲痛和不舍。
最后,“那可翛然送世亲”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弟弟能够安详地离开人世,如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以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迎接死亡,寄托了对弟弟离去的宽慰与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生死、离别、超脱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去年约子游山陂,今者仍为大梁客。
天旋日月不少留,称意人閒宁易得。
天明径欲相就语,云雪填城万家白。
冬风吹鬣马更骄,一出何由问行迹。
能言奇字世已少,终欲追攀岂辞剧。
枕中鸿宝旧所传,饮我宁辞酒或索。
吾愿与子同醉醒,颜状虽殊心不隔。
故知今有可怜人,回首纷纷斗筲窄。
云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
镐京春酒沾周燕,汾水秋风陋汉材。
一曲升平人共乐,君王又进紫霞杯。
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
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
十步九崎岖,山水何破碎。
坐令管仲小,自觉伯夷隘。
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
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
骅骝出清庙,过都真历块。
历历古战场,俯仰生感慨。
吾常涉重湖,东海际南海。
兹游冠平生,天宇更宏大。
心与太虚际,目空九围内。
男儿不出居,妇人坐帷盖。
反身以自观,须弥纳一芥。
以此处死生,超然万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