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瑟瑟多悲风,猛兽引子戏林中。
白画横行动山谷,周遭十里无麋鹿。
路暗樵夫畏独归,行人愁向山家宿。
近山日日取牛羊,更齧居民横路傍。
民要耕田给仓庾,官家得知射杀汝。
长林瑟瑟多悲风,猛兽引子戏林中。
白画横行动山谷,周遭十里无麋鹿。
路暗樵夫畏独归,行人愁向山家宿。
近山日日取牛羊,更齧居民横路傍。
民要耕田给仓庾,官家得知射杀汝。
这首《猛虎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通过猛虎的形象,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和谐。
首句“长林瑟瑟多悲风”,以瑟瑟的长林和悲风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猛兽引子戏林中”一句,点明了主角——猛虎的存在,其“引子戏林中”的行为,既展现了猛虎的野性和自由,也暗示了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白画横动山谷,周遭十里无麋鹿”两句,通过“白画”这一形象,巧妙地描绘了猛虎在山谷间活动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它的强大与威严。而“周遭十里无麋鹿”则从侧面表现了猛虎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强调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路暗樵夫畏独归,行人愁向山家宿”两句,将视角转向人类,通过樵夫和行人的感受,展现了山林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蕴含着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敬畏。
“近山日日取牛羊,更齧居民横路傍”两句,揭示了人类与猛虎之间直接的冲突,突出了资源争夺的紧张局势。同时,这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与依赖,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最后,“民要耕田给仓庾,官家得知射杀汝”两句,表达了对解决人虎冲突的思考。一方面,农民需要土地耕作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官府可能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安全,这反映出社会对于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需求之间的平衡考量。
整体而言,《猛虎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中人类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幽抱应无语,贞松遂自栽。
寄怀丞相业,因擢大夫材。
日射苍鳞动,尘迎翠帚回。
嫩茸含细粉,初叶泛新杯。
偶圣为舟去,逢时与鹤来。
寒声连晓竹,静气结阴苔。
赫奕鸣驺至,荧煌洞户开。
良辰一临眺,憩树几裴回。
恨发风期阻,诗从绮思裁。
还闻旧凋契,凡在此中培。
每忆闲眠处,朝阳最上峰。
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
败褐黏苔遍,新题出石重。
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
健羡机能破,安危道不逢。
雪残猿到阁,庭午鹤离松。
此地虚为别,人间久未容。
何时无一事,却去养疏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