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捧除书出九天,袈裟又上潞河船。
一篷明月禅心静,十载交游别梦悬。
兜率阁高金相现,菩提树古绿阴连。
悬知到日重登览,大振宗风继昔贤。
拜捧除书出九天,袈裟又上潞河船。
一篷明月禅心静,十载交游别梦悬。
兜率阁高金相现,菩提树古绿阴连。
悬知到日重登览,大振宗风继昔贤。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返寺院的旅程,充满了禅意与深情。首句“拜捧除书出九天”,以“除书”寓指任命或派遣之意,形象地描绘了僧人手持诏书,从天界下凡的神圣场景。接着,“袈裟又上潞河船”,展现僧人身着袈裟,乘船而行,踏上归途的画面。
“一篷明月禅心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僧人心境融合,明月映照在船篷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僧人心境的平和与清净。“十载交游别梦悬”,则表达了僧人对过去十年间与友人交往的回忆与不舍,以及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兜率阁高金相现,菩提树古绿阴连”,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庄严与历史感。兜率阁高耸,金光闪耀,菩提树古木参天,绿荫覆盖,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寺院的宏伟与古老,也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不朽。
最后,“悬知到日重登览,大振宗风继昔贤”,表达了对僧人未来回到寺院后,能够继续弘扬佛法,继承前辈精神的期待与祝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归途中的内心世界与寺院的庄严景象,充满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客背有芳丛,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蘖。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
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
葱茜独兹苗,悯悯待其活。
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间。
旧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
凉风八月高,扶架起南边。
首成遗老斋,愿与客周旋。
古桧长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过清颍,有井皆甘泉。
平生隐居念,眷眷在山川。
谁言白发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师瞿昙,所遇无不安。
诸子知我怀,勉更求榱椽。
堂成铺莞簟,无梦但安眠。
骄阳得一雪,逾尺应更好。
晨兴视窗隙,惊见晴霞杲。
九衢无停迹,狼籍须一扫。
空馀浩然气,凛凛接清昊。
馀寒薄虚室,一静解群燥。
晨炊晚未供,客馈惭草草。
试脱身上衣,行问酒家保。
孤吟击槁木,大笑称有道。
人生但如此,富贵何用祷。
所思独未见,耿耿属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