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水东驰疾似云,水边沙柳带斜曛。
最是蝉声不堪听,西来况是客中闻。
卫水东驰疾似云,水边沙柳带斜曛。
最是蝉声不堪听,西来况是客中闻。
这首诗名为《闻蝉》,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卫水东流、沙柳斜阳、蝉鸣不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首句“卫水东驰疾似云”,以“卫水”作为背景,用“东驰”和“疾似云”来形容水流之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势的壮阔与动态美。同时,“疾似云”这一比喻,不仅突出了水流的速度,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次句“水边沙柳带斜曛”,将视线转向岸边,描绘了一幅夕阳下沙柳与水面相映成趣的画面。这里的“斜曛”不仅渲染了黄昏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首句形成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意境。
第三句“最是蝉声不堪听”,直接点明了主题——蝉鸣。在秋天的傍晚,蝉声似乎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对于旅人而言,这声音更添了几分孤独与思乡的情绪。“不堪听”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感慨。
最后一句“西来况是客中闻”,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诗人身处异乡,听到西来的蝉鸣,更加触动了内心的思乡之情。这句话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客居他乡之人,也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闻蝉》一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乡情绪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怀念。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