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风声渐细微,不知塞色上人衣。
平连青阁千林暝,愁逐黄云几处飞。
上国烟花仍自媚,天涯芳草待谁归。
相逢剧对金尊好,最是阳春此调稀。
入夜风声渐细微,不知塞色上人衣。
平连青阁千林暝,愁逐黄云几处飞。
上国烟花仍自媚,天涯芳草待谁归。
相逢剧对金尊好,最是阳春此调稀。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雪夜同陈太史仁甫陈大理玉叔康管二山人集梁思伯宅》描绘了一幅冬夜聚会的场景。首句“入夜风声渐细微”,以风声渐弱暗示夜深人静,而“不知塞色上人衣”则隐含边塞的气息,烘托出聚会地点的特殊环境。接着,“平连青阁千林暝”描绘了青楼阁宇与昏暗树林的静谧,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愁逐黄云几处飞”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仿佛愁绪随风飘散。
“上国烟花仍自媚”,上国指京城,烟花虽美,但诗人却感到孤独,因为“天涯芳草待谁归”。这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知归期的感慨。最后,“相逢剧对金尊好,最是阳春此调稀”点明了聚会的欢乐,然而在这样的佳节良宵,这样的欢聚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春天的美景和深情的曲调都显得稀有而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冬夜聚会中的离愁别绪,以及对亲友团聚的渴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盛夏临北窗,长松聊偃息。
巑岏结层霄,当窗来秀色。
诸峰□吐吞,列嶂竞出没。
岛屿间楼台,蔽亏炎曦匿。
我欲驾赤虬,凭虚纵盒陟。
须臾熏风来,长空净如拭。
固知陵与谷,变态亦倏忽。
此道夲岩阿,浮云乃长物。
浮山如在眼,枞阳路、时望大江遥。
想当日长瑜,曾为四友,今闻子季,仍号三高。
从谁道,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
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
幸新来无恙,词中尚记得,醉卧干蕉。
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
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
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