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如在眼,枞阳路、时望大江遥。
想当日长瑜,曾为四友,今闻子季,仍号三高。
从谁道,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
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
幸新来无恙,词中尚记得,醉卧干蕉。
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
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
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
浮山如在眼,枞阳路、时望大江遥。
想当日长瑜,曾为四友,今闻子季,仍号三高。
从谁道,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
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
幸新来无恙,词中尚记得,醉卧干蕉。
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
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
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
这首《风流子·答和桐城何令远见寄》是清代文人毛奇龄的作品,通过对浮山、枞阳江、大江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友何令远的怀念之情。词中提到的“长瑜”、“子季”、“黄令阁”、“湛郎桥”、“湖上”、“江南春信”、“白鹭洲”、“红螺泽”等都是诗人与友人共有的记忆点,反映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两句,表达了两人分别已久,时光流转,人事变迁。接着,“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描绘了江南的景色变化,暗示了友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词人庆幸自己虽然离别,但还能在词句中回味与友人的过往。
“新来无恙”表达对友人健康的关心,“醉卧干蕉”则寓含了对往昔欢聚的回忆。最后,“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表达了对友人远方的思念,以及“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的想象,将对友人的思念融入到对昔日场景的追忆之中。
结尾处,“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以枚皋自比,询问当今还有谁会记得他们这些旧日的朋友,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境遇的关切。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毛奇龄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友情的独特感悟。
鹃叫春林复递诗,雁回霜月忽传悲。
兰枯蕙死迷三楚,雨暗云昏碍九疑。
早岁力辞公府檄,暮年名与党人碑。
呜呼季子延陵墓,不待镵辞行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