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残腊雪再作二首·其一》
《残腊雪再作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朔风三日散轻埃,珠蕊琼花一夜开。

灏气远从云表下,清声初自竹间来。

未论上瑞呈三白,且助元功泽九垓。

向晚城楼聊寓目,西山千叠玉崔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纯净与壮丽。

首联“朔风三日散轻埃,珠蕊琼花一夜开”,以“朔风”引出大雪降临的情景,用“轻埃”比喻尘世的烦恼,通过“散”字形象地描绘了风力之强,将尘埃吹散。接着,“珠蕊琼花”巧妙地将雪花比作珍贵的珠宝,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的晶莹剔透,而“一夜开”则强调了雪降之速,仿佛在瞬间装点了整个世界。

颔联“灏气远从云表下,清声初自竹间来”,进一步渲染了雪后的氛围。“灏气”指浩瀚的天地之气,这里用来形容雪后空气的清新与广阔,而“从云表下”则暗示了雪是从高远之处飘落,增添了神秘感。同时,“清声”不仅指雪落的声音,也暗含了雪后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而“初自竹间来”则通过竹林的清脆回响,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颈联“未论上瑞呈三白,且助元功泽九垓”,转而赞美这场雪的吉祥意义。古人认为大雪是上天赐予的福祉,能带来丰收与祥和,因此称其为“上瑞”。此处“三白”即指连续三场大雪,寓意着丰年。同时,“元功”指的是雪对大地的滋养作用,而“泽九垓”则表达了这场雪覆盖了广袤大地,滋润万物的宏大愿景。

尾联“向晚城楼聊寓目,西山千叠玉崔嵬”,收束全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夕阳西下时分,诗人站在城楼上,目光投向远处的西山,只见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堆砌的玉石一般,巍峨壮观。这一景象既展现了雪后山川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

朱旗画舸一百尺,五月长江水拍天。

稳去先应望庐岳,暂来谁复见龙泉。

阁经吏部重为记,山识吴王旧铸钱。

往迹可寻军事少,剩书遗逸附青编。

(0)

和岁除日

一年三万六千刻,玉漏唯馀十二时。

去日苦多谁会惜,残阴全少颇能知。

已惊颜貌徐徐改,不奈乌蟾冉冉驰。

万国明朝贺新岁,东风依旧入春旗。

(0)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

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

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

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

(0)

再至洛中寒食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

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0)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

秋蠹无完叶,疏丛有瘁茎。

偶来庭树下,重看露葩荣。

众自守常理,独开偏见情。

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

(0)

啄木二首·其二

食蠹非嫌蠹,声来古木高。

谁将琵琶弄,写入相思槽。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