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

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

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

(0)
翻译
十片寒冷的湖泊闪烁着冰光,千年白浪深深扎根。
古老的崖壁颜色深沉,层层叠叠的老苔藓痕迹斑驳。
想要描绘出巨大的海龟背脊,低头却看见像北斗七星的浅盆。
只担心有人会说这是危险之地,然而平坦的土地上竟升起巍峨的昆仑山。
注释
十片:形容湖面之多。
寒湖:冰冷的湖泊。
滑:光滑如镜。
千秋:千年。
白浪根:深深的白浪根基。
苍苍:深青色。
古崖:古老的崖壁。
色:颜色。
叠叠:层层叠叠。
老苔痕:古老的苔藓痕迹。
欲象:想要描绘。
巨鳌:巨大的海龟。
顶:背脊。
科斗盆:像北斗七星形状的浅盆。
唯愁:只怕。
作险说:被说成危险。
平地:平坦的土地。
起昆崙:突然出现像昆仑山一样的高地。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十片寒湖滑”,以十个形容词“寒”和“滑”生动描绘了石头表面的冷冽质感和水面的流畅,暗示其来历可能与水有关。接着,“千秋白浪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水的意象,仿佛石头曾是浪花沉淀的根基,历经岁月洗礼。

“苍苍古崖色”描绘石头古老的颜色,给人以沧桑感,而“叠叠老苔痕”则通过密集的青苔痕迹,展现出石头历经风雨的痕迹和时间的印记。诗人将石头比作“巨鳌顶”,象征其高大雄浑,又将其置于“科斗盆”之下,形成对比,凸显其巨大和周围环境的渺小。

最后两句“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表达了诗人对石头形态的惊叹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他担心有人会误以为这样的石头出自险峻之地,实际上它却如同平地崛起的昆仑山,寓意着平凡中蕴含的不凡气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赞美了石头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沉淀,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

挂冠神武莫踌躇,家具何妨载鹿车。
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
黄金散後犹耽酒,白发生来更爱书。
新岁定寻林下约,一觞一咏未成疏。

(0)

东偏小室去日最远每逃暑之地戏作五字

肃肃檐阴转,泠泠笕水鸣。
高墉日气远,方簟午风清。
渴爱餐浆美,慵便葛屦轻。
新秋忽在眼,结束问山程。

(0)

冬夜思里中多不济者怆然有赋

大耋年光病日侵,久辞微禄卧山林。
虽无叹老嗟卑语,犹有哀穷悼屈心。
力薄不能推一饭,义深常愿散千金。
夜阑感慨残灯下,皎皎孤怀帝所临。

(0)

恩赐龟紫

已挂朝衣神武门,暂纡紫绶拜君恩。
儿孙贺罢还无事,雨笠烟蓑自灌园。

(0)

焚香昼睡比觉香犹未散戏作

燕梁寂寂篆烟残,偷得劳生数刻闲。
三叠秋屏护琴枕,卧游忽到瀼西山。

(0)

赣士曾兴宗字光祖以其居篔谷图来求诗

高人心虚万物宗,家世常以仕易农。
买山本爱坡上竹,手种已偃岩前松。
瀑泉三伏凛冰雪,谷声火里酣笙镛。
了知自是一丘壑,不与金精为附庸。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