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
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
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
十片寒湖滑,千秋白浪根。
苍苍古崖色,叠叠老苔痕。
欲象巨鳌顶,俯当科斗盆。
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
梅尧臣的这首《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叠石》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十片寒湖滑”,以十个形容词“寒”和“滑”生动描绘了石头表面的冷冽质感和水面的流畅,暗示其来历可能与水有关。接着,“千秋白浪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水的意象,仿佛石头曾是浪花沉淀的根基,历经岁月洗礼。
“苍苍古崖色”描绘石头古老的颜色,给人以沧桑感,而“叠叠老苔痕”则通过密集的青苔痕迹,展现出石头历经风雨的痕迹和时间的印记。诗人将石头比作“巨鳌顶”,象征其高大雄浑,又将其置于“科斗盆”之下,形成对比,凸显其巨大和周围环境的渺小。
最后两句“唯愁作险说,平地起昆崙”表达了诗人对石头形态的惊叹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他担心有人会误以为这样的石头出自险峻之地,实际上它却如同平地崛起的昆仑山,寓意着平凡中蕴含的不凡气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赞美了石头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沉淀,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