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廿一日同赵少虚文学李前峰司马饮宫秀才山房对菊三首·其二》
《九月廿一日同赵少虚文学李前峰司马饮宫秀才山房对菊三首·其二》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芳筵高会听鸣笳,徙倚疏篱感岁华。

九日已过南浦雁,一尊还对故园花。

繁英烂漫迎人冷,疏影萧条向月斜。

白酒东篱成往迹,千年秋色落谁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与友人在山房中饮酒赏菊的情景。首句“芳筵高会听鸣笳”描绘了聚会的热闹氛围,通过“鸣笳”这一乐器声,渲染出一种欢愉的节日气氛。接着,“徙倚疏篱感岁华”一句,诗人站在稀疏的篱笆旁,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对岁月易逝的深深感慨。

“九日已过南浦雁”点出了时令,九月九日重阳节已过,大雁南飞,暗示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循环。而“一尊还对故园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繁英烂漫迎人冷,疏影萧条向月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菊花盛开的热烈景象,另一方面又通过“疏影”、“萧条”、“向月斜”等词,展现了菊花在秋风中的孤寂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最后,“白酒东篱成往迹,千年秋色落谁家”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时空之中,酒后的足迹仿佛成了历史的痕迹,而千年之后的秋色,不知会落在何人家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转、人生百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其四

木落渔村载酒过,绿波萍藻鳜鱼多。

拚醉饮,尽颜酡,不负平生笠与蓑。

(0)

次韵明甫西园之什·其一

莫作园上红,宁为径中绿。

多花必早彫,依依不如竹。

一枝寄他林,翛然傲华屋。

填饥饭秋英,借健膏石斛。

坐断百懒身,无心问鸡足。

(0)

次韵仲辅山中之作

崖阴坐清暝,目为山光注。

妙意不可名,悠然与心晤。

疏泉石中鸣,落叶衣上住。

冷风起虚籁,还向无中去。

三生听钟鱼,偶失来时步。

佛屋倚秋风,团团两桂树。

却疑此境中,曾是经行处。

(0)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

笋舆访古出秋原,山网重重护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峡中天。

要令陶冶誇盘谷,何必丹青貌辋川。

寄语能诗何水部,笔端应许见云烟。

(0)

陪五马诸公游西山泛舟待月而归偶作

鸟乌声乐报新晴,起觅邻翁作队行。

爱日葵心倾烂熳,寻春蝶梦去纵横。

人归高屋山逾碧,船到平滩月已生。

客里不谙风景好,欲将此夕并登瀛。

(0)

知郡郑公挽诗

拾芥声名早岁驰,白头有蕴未全施。

向来茂草无留讼,是处甘棠有去思。

才术旧闻优少赣,交游剩欲赖当时。

谁知沱水歌来暮,翻作西城薤露诗。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