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
《曹溪道中呈何公显》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笋舆访古出秋原,山网重重护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峡中天。

要令陶冶誇盘谷,何必丹青貌辋川。

寄语能诗何水部,笔端应许见云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áodàozhōngchénggōngxiǎn
sòng / xùn

sǔn访fǎngchūqiūyuánshānwǎngzhòngzhòngshítián

shuǐjiētáohuāyuánshàngrénxíngxiázhōngtiān

yàolìngtáokuāpándānqīngmàowǎngchuān

néngshīduānyìngjiànyúnyān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属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山水田园诗。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

"笋舆访古出秋原"一句,通过"笋舆"(一种简陋的小车)这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古迹的探寻和对秋天自然景观的享受。"山网重重护石田"则描绘了一幅层峦叠嶂、田园被群峰环抱的画面,表现出一片宁静与闭塞。

接下来的"水接桃花源上路"和"人行巫女峡中天"两句,通过对流水和山峡的描写,强化了诗中的自然美景,也隐含着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自得其乐。"要令陶冶誇盘谷"则是希望能像古代陶渊明那样,在这样的田园中安度晚年,享受清贫的生活。

"何必丹青貌辋川"一句,通过对比著名的美丽风景(丹青、辋川),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满足和欣赏,不羡慕远方的名山大川。最后两句"寄语能诗何水部,笔端应许见云烟"则是诗人向友人表达自己的诗意,以及期待在书写中与自然界相通,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山川田园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喜爱自然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题萧尺木先生画卷

余胡乐乎居廛肆,双眼昏昏不识字。

醉魂吟魄望林泉,好山不到扬州地。

尺木先生古逸人,闭门为写山水真。

万斛涟漪涤埃垢,笔端不受纤毫尘。

廿尺鲛绡一千里,澹翠岩峦澈秋水。

埤堄楼台霄汉中,红叶青松道途里。

行者鹿鹿静者闲,冥鸿隐豹在其间。

窗堆万卷手持笔,一生著作藏名山。

名山之藏乃幽绝,不应龙求不石齧。

先生貌物兼貌心,一束丹青若冰雪。

可惜东南此山川,眼中下士心拘牵。

婚嫁毕来头白矣,何时一鼓沧浪舷。

(0)

湖村访友

我爱骚人住水湾,当门湖水白潺潺。

安排游客床头酒,供给诗家屋外山。

笴干著风低翠色,苔衣经雨上新斑。

向谁乞得丹青笔,写出村图一幅间。

(0)

送别陈子书

少小辞家作壮游,秋风秋雨木兰舟。

送君心似长河水,万转千回绕渡头。

(0)

游方广

羊肠峭削几惊魂,道是蚕丛辟剑门。

磴道栖云晴亦湿,攒峰陷日晓犹昏。

阴浓古寺杉松老,风起层崖虎豹尊。

半壁南维天一隙,朱张旧迹许谁论。

(0)

建州道中

几年不见浣花溪,回首苍茫海日低。

笑我当官无雁处,程程都听鹧鸪啼。

(0)

晓过福清竹院

探幽勇晨兴,静院钟未歇。

晴烟映竹澄,残月转花没。

地僻养灵姿,氛润蒙玉骨。

有如列仙儒,初日晞藓发。

深山留古春,凡艳想易竭。

老僧空色相,折取供白佛。

护此无尽镫,常依妙香窟。

坐听篱落间,绵羽啭清越。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