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
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烟雾蒙汤谷。
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
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
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
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
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
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烟雾蒙汤谷。
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
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
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
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老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表达了诗人对清洁的渴望,即便是到了老年,也还是喜欢洗澡保持身体的干净。这不仅是对外在清洁的追求,更有深层次的精神洁净之意。
接着"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则是描写诗人虽然头发已经稀少,但依旧希望每月都能洗一次头,这里的"衰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身体的衰老。
中间两句"山城足薪炭,烟雾蒙汤谷"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这里的"山城"、"薪炭"和"汤谷"都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
以下几句"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外界束缚的解脱。这里的"翛然"一词生动地形容了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态。
后两句"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内心世界的清澈。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则显现出诗人的宁静与智慧。这里的"默归"意味着回归到内心的宁静,而"毋多谈"则是对外界喧嚣的淡然,这种态度正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老年时期对于精神洁净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外在世界的超脱。
诗书既许礼缘情,今古相传莫不情。
汉家虽道生离重,蕃率犹□死葬轻。
单于是日亲临送,部落皆来引仗行。
赌走熊罴千里马,争来竞逞五军兵。
牛羊队队生埋圹,仕女纷纷耸入坑。
地上筑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
蕃家法用将为重,汉国如何辄肯行。
若道可汗倾国葬,焉知死者绝妨生。
黄金白玉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
昔有秦王合国葬,挍料昭君亦未平。
坟高数尺号青冢,还道军人为立名。
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
如画须眉好,画里更逢君。
翩翩浊世游戏,龙马见精神。
双眼乐游原上,一梦大槐宫畔,赢得此闲身。
文心兼赋手,无处着丹青。拂鸟衣,对绿树,眺青云。
笑他张俭无计,白首叹飘零。
万一鲲鹏变化,忽地麒麟图写,轩冕易山林。
出处谁为是,试问卷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