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昔淮南岸,两旬扬子江。
山川总极目,天地偶为邦。
竟日师虞老,何年虏自降。
知心除是月,夜夜照蓬窗。
一昔淮南岸,两旬扬子江。
山川总极目,天地偶为邦。
竟日师虞老,何年虏自降。
知心除是月,夜夜照蓬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南岸边的居住生活和心境。开篇两句“一昔淮南岸,两旬扬子江”写出了诗人在淮南岸停留的时间长度,以及对扬州(古称扬子江)的眷恋。"山川总极目,天地偶为邦"则表达了诗人将眼前的山水天地当作自己的国土,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情怀。
中间两句“竟日师虞老,何年虏自降”可能是在叙述诗人的生活状态,或是借用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期待。虞老是一位古代的隐者,而"何年虏自降"则含有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知心除是月,夜夜照蓬窗”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在这里,月亮成为了诗人唯一的知己,每个夜晚,它都在照耀着诗人的卧室窗户,象征着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享受孤独与宁静生活的心境。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和追求。
休休早稻已焦卷,晚稻摇风更可怜。
枯尽百源无一滴,老龙何处卷云眠。
阁住杏花雨。便新晴、等闲勾引,香车成雾。
璧月光中箫凤远,袅袅馀音如缕。诮一似、群仙府。
天意乍随人意好,渐星桥、度汉珠还浦。
又何啻、列千炬。晚来乍觉阴盘固。
笑人间、玉瓶瑶瑟,锦茵雕俎。
无限升平宣政曲,回首中原何处。
慨鸣镝、已无宫武。
扑面胡尘浑未扫,强欢讴、还肯轩昂否。
萦旧恨,为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