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休早稻已焦卷,晚稻摇风更可怜。
枯尽百源无一滴,老龙何处卷云眠。
休休早稻已焦卷,晚稻摇风更可怜。
枯尽百源无一滴,老龙何处卷云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干旱的景象,通过对农作物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久雨不至带来的忧虑和对神灵的祈求。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颇具表现力的作品。
"休休早稻已焦卷,晚稻摇风更可怜"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稻米因干旱而枯萎的景象,其中“休休”形容稻穗的枯黄,“早稻”和“晚稻”分别指早熟和晚熟的谷物,通过对比突出了稻米因为缺水而变得更加可怜。
"枯尽百源无一滴,老龙何处卷云眠" 这两句则从自然环境切入,描绘了河流干涸、水源枯竭的状况,并以“老龙”为喻,表达对神灵的寻觅和期待。这里的“老龙”通常指的是掌管风雨的龙神,“何处卷云眠”则是诗人对于龙神下凡引导风雨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干旱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担忧,以及在灾害面前的无助和对神灵的依赖。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以及人民对于丰收的渴望。
古寺得断碣,偃卧败壁阴。
莓苔入破字,欲读不易寻。
姓字驳难辨,展转风雨侵。
尘穴夏蛙宿,草盛秋虫吟。
田夫煅可砺,老妇寒可砧。
伊非浮图家,岁月徒骎骎。
予闻岐阳鼓,篆法抵万金。
存者十止九,太息涕泗霪。
云收南山头,太白青崔嵬。
我有泉石梦,坐对怀抱开。
小池数斛水,涉鸟来毰毸。
遗翎与行迹,纵横在苍苔。
忆得钓矶上,到家如一回。
蔬畦参差绿,采掇助酒杯。
痛饮不能去,绕竹犹徘徊。
主人林岩癖,笑傲苍烟堆。
心忧百里病,良田正黄埃。
欲知主人喜,雨抱山脚来。
堂堂卿月,奉君恩来作,潜藩贤守。
喜遇慈闱年八十,特向新正称寿。
千里春风,满堂和气,是处歌声奏。
荷衣紫绶,捧觞齐上春酒。
人道彭祖高年,寿高八百,管从来稀有。
似此遐龄,屈指算、犹有十分之九。
惠满梅山,宠新芝检,归展调羹手。
疏封国号,天教富贵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