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
是时天地阴埃遍,瀚海龙城皆习战。
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
汉兵候月秋防塞,胡骑乘冰夜渡河。
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
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
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
是时天地阴埃遍,瀚海龙城皆习战。
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
汉兵候月秋防塞,胡骑乘冰夜渡河。
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
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
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发生在边塞的战争场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战乱带来的孤独与哀伤。开篇“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即设置了一个萧瑟悲凉的画面,渔阳一地,八月时节,边塞上的野草长成了花,征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与战争氛围的描述,如“云和朔气连天黑”、“两军鼓角暗相闻”,表现了战争的阴郁与紧张。同时,“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一句,提及了历史上的昭君出塞,与胡人和亲的故事,但现实中的战争却使得两边无法再有和解。
“汉兵候月秋防塞,胡骑乘冰夜渡河”则直接描写了战争的紧迫与激烈。地理环境的描述如“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以及“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强调了边疆的荒凉与京城文明的对比。
最后,“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和“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两句,则深化了战争中的个人感情,以及战乱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哀愁。全诗通过对战争氛围、自然景象及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壮观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感情的复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