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经求绿字,凭酒借红颜。
君不见秋山寂历风飙歇,半夜青崖吐明月。
寒光乍出松筱间,万籁萧萧从此发。
忽闻歌管吟朔风,精魂想在幽岩中。
银花悬院榜,神撼引铃绦。
葳蕤轻风里,若衔若垂何可拟。
自从一梦高唐后,可是无人胜楚王。
牛羊具特俎,书空跷足睡。
路险侧身行,谁家幼女敲箸歌。
何处丁妻点灯织,鱼虾集橘市。
休咎占人甲,挨持见天丁。
洛下推年少,山东许地高。
世上文章士,谁为第一人。
老生誇隐拙,时辈毁尖新。
■溁寒深百尺,奇觚率尔操。讽谏欣然纳。
检经求绿字,凭酒借红颜。
君不见秋山寂历风飙歇,半夜青崖吐明月。
寒光乍出松筱间,万籁萧萧从此发。
忽闻歌管吟朔风,精魂想在幽岩中。
银花悬院榜,神撼引铃绦。
葳蕤轻风里,若衔若垂何可拟。
自从一梦高唐后,可是无人胜楚王。
牛羊具特俎,书空跷足睡。
路险侧身行,谁家幼女敲箸歌。
何处丁妻点灯织,鱼虾集橘市。
休咎占人甲,挨持见天丁。
洛下推年少,山东许地高。
世上文章士,谁为第一人。
老生誇隐拙,时辈毁尖新。
■溁寒深百尺,奇觚率尔操。讽谏欣然纳。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李德裕的作品,内容丰富,意象浓郁,充满了对古典文化和自然美景的赞美。
开头两句“检经求绿字,凭酒借红颜”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知识的渴望以及在饮酒中寻找生活情趣的情感体验。这里的“绿字”可能指的是古代书籍中的墨迹,而“红颜”则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比喻。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山景:“君不见秋山寂历风飙歇,半夜青崖吐明月。”这是一个静谧而又壮丽的场景,通过“寂历”和“风飙歇”两个词组,传达出秋天特有的宁静与寒冷,而“半夜青崖吐明月”则描绘了山中明月初升之美。
诗中的“寒光乍出松筱间,万籁萧萧从此发”继续强化了这种清冷而又神秘的氛围。“寒光”指的是月光,而“万籁萧萧”形容的是风声,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忽闻歌管吟朔风,精魂想在幽岩中。”表达了诗人在听闻乐曲和风声时产生的一种超然物外、心向往之的情怀。这里的“幽岩”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深处的向往。
随后的“银花悬院榜,神撼引铃绦。”则是对宫廷生活的一种描写,这里的“银花”可能指的是装饰用的丝线或金属制品,“院榜”则是宫中用以张贴公文的场所。这两句通过对宫中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当时宫廷文化的奢华和严肃。
诗中的“葳蕤轻风里,若衔若垂何可拟。”描绘了一种柔美而难以捉摸的情景,这里的“葳蕤”形容的是花草丛生的样子,而“若衔若垂”则是对轻风中物体动态的生动刻画。
接着,诗人提到了历史人物:“自从一梦高唐后,可是无人胜楚王。”这里的“高唐”可能指的是唐代,而“楚王”则是一种尊称,用来比喻理想中的英雄或君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代和伟大人物的一种怀念。
最后几句:“牛羊具特俎,书空跷足睡。路险侧身行,谁家幼女敲箸歌。何处丁妻点灯织,鱼虾集橘市。休咎占人甲,挨持见天丁。”则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其中包含了祭祀活动、读书写字、行走山路、家庭妇女的日常工作以及市场交易等多个方面。这部分内容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细的刻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文化生活及历史人物的深切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
子初至我邦,受命蜀行台。
群士森如林,手自拣条枚。
试席莫敢哗,棘门乃大开。
知是诤臣乡,所出非凡材。
益州外南宫,将遣与计偕。
诏书选主司,帝谓汝往哉。
深喜与子逢,再持钧石来。
因得享成事,笑歌杂诙谐。
秋风吹帽裙,白露入酒杯。
饮我玻瓈江,泻子琼瑰怀。
相看语不厌,预忧归驾催。
巴蜀久彫敝,伤哉远朝廷。
大道舞狐狸,嘉谷困蝗螟。
我尝行其野,所在闻惟腥。
叹息莫能救,熟视涕泪零。
今年不自意,属当按邦刑。
平时语云何,敢遽忘生灵。
拟于万仞渊,挠以一寸筳。
贤者相告戒,安坐看空囹。
愚者顾之笑,谓我不自宁。
我非恶静乐,独行苦伶仃。
糜费廪中粟,奔走閤前铃。
恐如执金椎,而诵麦青青。
果欲中世用,诸公乃仪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