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衰柳西陵路。是一幅、悲秋赋。
凝望衡皋天欲暮。萧风吟叶,湿云粘树。
不见登高处。东篱把酒黄花吐。应插遍、茱萸无数。
美景良辰谁与度。
露蛩声咽,霜砧响断,枕上潇潇雨。
寒烟衰柳西陵路。是一幅、悲秋赋。
凝望衡皋天欲暮。萧风吟叶,湿云粘树。
不见登高处。东篱把酒黄花吐。应插遍、茱萸无数。
美景良辰谁与度。
露蛩声咽,霜砧响断,枕上潇潇雨。
这首《青玉案·九日》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哀婉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寒烟衰柳西陵路”,以“寒烟”、“衰柳”点明了季节与环境,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着秋天的来临。接着,“是一幅、悲秋赋”,直接点明了主题——悲秋,表达了诗人面对秋景时内心的哀愁与感伤。
“凝望衡皋天欲暮”,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夕阳即将西下,天色渐暗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萧风吟叶,湿云粘树”,通过风、叶、云、树的动态描写,展现了秋风的凛冽和云雾的湿润,使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不见登高处”,一句转折,引出了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但诗人却无法参与其中,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绪。“东篱把酒黄花吐”,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境,却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应插遍、茱萸无数”,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配饰,诗人想象着在佳节中与亲朋好友共度的美好场景,但现实却是形单影只。
“美景良辰谁与度”,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良辰却无人共享的孤独与无奈。“露蛩声咽,霜砧响断,枕上潇潇雨”,最后三句通过露水中的蟋蟀低鸣、霜冻下的砧杵声断、以及枕边的淅沥雨声,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哀愁的氛围,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重阳节传统习俗的巧妙融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孤独无依的复杂情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风前酒醒看山笑,湖上诗成共客吟。
画烛满堤烧月色,澄江绕树浸城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