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卜居》
《卜居》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淮南桂树久相招,白社归来有药苗。

多病已妨年少日,端居犹愧圣明朝。

南临绝海风烟迥,北望中原涕泪遥。

卜筑江干聊遣兴,岁寒门径转萧条。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卜居》。诗中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首联“淮南桂树久相招,白社归来有药苗。”以“淮南桂树”象征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白社归来”则暗示了诗人从繁华世俗回归宁静田园的情境,而“有药苗”则预示着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诗人将致力于养生保健,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健康。

颔联“多病已妨年少日,端居犹愧圣明朝。”揭示了诗人因疾病困扰而感到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圣明朝廷的敬畏与自责,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隐逸,但依然心系国家、不忘社会责任的情感。

颈联“南临绝海风烟迥,北望中原涕泪遥。”通过“南临绝海”与“北望中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思绪万千。一方面,远离尘嚣的海边生活让诗人得以暂时忘却世事纷扰;另一方面,遥望北方的中原大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泪水盈眶,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尾联“卜筑江干聊遣兴,岁寒门径转萧条。”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江边,这里既是他的栖息之所,也是他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门前的小径逐渐变得荒凉,这既是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迁与孤独感的加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在隐居生活中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其二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

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0)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四

不分清霜入小园,故将诗律变寒暄。

使君欲见蓝关咏,更倩韩郎为染根。

(0)

秀州僧本莹静照堂

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

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

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

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

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

(0)

舟过柴步寺

野寺隔疏樾,远舟见深殿。

独径通绝崖,长萦度微线。

曩游携童弱,攀岸已震眩。

前瞻足未到,下窥意先转。

朝来经云根,尘思起清羡。

野夫三二辈,走过疾于箭。

俛仰二十年,今老怀昔健。

(0)

德寿宫庆寿口号·其三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

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0)

凤栖梧/蝶恋花

秋日楼台在空际。画角声沈,历历寒更起。

深院黄昏人独自。想伊遥共伤前事。

懊恼当初无算计。些子欢娱,多少凄凉味。

相去江山千万重,一回东望心如醉。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