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严风雪满山,驼裘絮帽叩松关。
知公不减王子敬,乘兴何妨见戴还。
料峭严风雪满山,驼裘絮帽叩松关。
知公不减王子敬,乘兴何妨见戴还。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访客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与文人雅趣。首句“料峭严风雪满山”,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冬日山间的凛冽景象,寒风刺骨,大雪覆盖,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壮丽的氛围。接着,“驼裘絮帽叩松关”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访客的形象,身穿厚重的驼裘,头戴絮帽,踏着积雪,敲开松林间的山路,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知公不减王子敬,乘兴何妨见戴还。”这两句则表达了对访客身份的尊敬和对其行为的赞赏。这里将访客比作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字子敬),暗示其不仅才华横溢,更有高雅的品味和豁达的性情。乘着兴致而来,即便是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下,也不减其探访之情,这种精神令人钦佩。同时,诗句中的“见戴还”可能暗含了对访客所携带礼物或所展示才华的期待,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访客的风采,以及诗人对这种行为的赞美之情,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蕴含了对友情与文化传承的珍视。
贺兰兵不发,壮士怒冲发。
指头血方淋,满城士女心肝随指痛入骨。
将军忠愤义无双,男儿临死肯道降。
惜哉贺兰未手灭,从令热血溢满腔。
即今遗庙表棹楔,千载凛凛生义烈。
殿壁犹绘睢阳城,张许雷南皆人杰。
成败讵以一死论,江淮保障功难灭。
唐家乃以区区食人泯忠节,呜呼惟有漳水至今亦鸣咽。